网信办
网信办-
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明年 1 月施行
国家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及监督管理要求,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跨境数据流动。#个人信息保护# #数据安全#
-
网信部门依法查处 UC 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
近日,针对 UC 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主榜扎堆呈现极端敏感恶性案事件词条等非权威部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涉及网络暴力、未成年人隐私等相关话题,破坏网络生态秩序的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广东省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 UC 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
-
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微博、快手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
中国网信网公告称,网信部门将持续聚焦破坏网络生态违法违规突出问题,发挥网络执法“利剑”作用,督促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切实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
网信办发布《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明确报告时限等要求
《办法》共十四条,主要对网络安全事件报告适用范围、监管职责、报告主体、报告流程、报告时限、报告内容等提出规范要求。
-
国家网信办要求大型网络平台设立个人信息保护监督委员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日发布关于《大型网络平台设立个人信息保护监督委员会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
“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今日消息,国家网信办近期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账号。
-
网信办等四部门: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今日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医疗科普行为是以提高公众的医学健康科学素养为目的,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生产传播预防或治疗疾病等相关知识的行为。为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信息发布传播行为,提升“自媒体”规范开展医疗科普行为意识,支持专业医疗科普内容生产传播,防范虚假医疗科普信息误导公众,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
北京市推进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整改不力将依法依规处置
目前,各行业主管部门已全面组织本行业领域各企事业单位开展底数摸排与自查整改。后续,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市区两级网信部门将对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抽查核验。对于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力的,将依法依规开展处置。
-
聚焦摆拍、编造、仿冒、低俗、炒作等突出问题,网信办严处一批短视频账号
网信办持续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依法依约处置了一批违法违规账号,包括虚假摆拍、编造信息、低俗内容等。这些账号利用公众善意、编造悲情剧本、散布不实信息等手段收割流量谋取利益。网信部门将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净化短视频内容生态。#清朗行动# #短视频乱象#
-
北京市网信办督促网站平台处置一批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问题账号,涉及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等
北京市网信办昨日发布《北京市网信办督促网站平台处置一批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问题账号》公告。
-
北京多部门联合开展 AI 填报高考志愿功能专项合规指导
据北京市网信办消息,为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提升高考志愿填报的科学性与精准度,北京市网信办联合市教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针对提供 AI 填报高考志愿服务的大模型企业开展专项合规指导,全力保障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
《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分类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拟规定,对于网络不良信息,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以及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等现有法律法规规定要求,采取防范和抵制措施,避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
上海公布“清朗・整治 AI 技术滥用”行动阶段性成果:清理违规信息 82 万余条、处置账号 1400 余个
上海公布“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行动第一阶段成果:清理违规信息82万余条,处置账号1400余个,下线违规智能体2700余个。后续将聚焦AI造谣、低俗内容等7类问题加大整治力度。#AI治理##网络安全#
-
网信办:人脸信息存储量达 10 万人的信息处理者,应履行备案手续
根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
中央网信办部署进一步加强“开盒”问题整治工作,涉及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百度、小红书、知乎、B站、豆瓣等平台
召开专题部署会议,要求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百度、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豆瓣等多家重点网站平台,对照通知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开盒”乱象。
-
网信办通报 15 款 App 和 16 款 SDK 存在个人信息收集使用问题,涉及墨迹天气 tv 版、医家等
墨迹天气 tv 版、医家等 15 款 App 存在未逐一列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 SDK,未准确列出 SDK 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问题。
-
国家网信办依法依规查处“开个密室馆”等 82 款违法违规 App
经查,“开个密室馆”等 4 款 App 存在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问题,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依规予以下架处置;“动态壁纸帝”等 78 款 App 存在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问题,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依规责令限期 1 个月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依法依规予以下架处置。
-
实施“持证亮牌”、整治违规行为,国家网信办加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
据“网信中国”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深入开展“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行动,积极推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持证亮牌”,清理处置一批新闻信息服务领域的违法违规信息和网站、公众账号,着力规范网上新闻信息传播秩序。
-
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5 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据“网信中国”公众号今日消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春节网络氛围,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 1 个月的“清朗・2025 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
国家网信办征求意见: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展示账号所属 MCN 机构
草案稿提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根据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合规情况、旗下账号数量及其粉丝总数量等指标维度,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防范信息内容风险。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在网络账号信息页面展示该账号所属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名称。
-
我国《个人信息出境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为促进个人信息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规范个人信息出境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个人信息出境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今年依法受理处置 518 个仿冒诈骗类网站平台
2024年,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持续深化涉仿冒诈骗类网站平台受理处置工作,广泛收集举报线索,积极协调核查认证,有效回应网民关切,共受理处置违法违规网站平台518个。
-
网信部门通报:部分儿童智能设备存在违法违规内容,督促 AI 服务自查自纠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
2024 年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实施之年。网信部门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