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信号可隔墙识人引隐私担忧
2025年10月17日,最新研究显示,一种利用Wi-Fi信号实现“隔墙识人”的监控技术正引发安全领域关注。相关成果已发表于ACM数据科学期刊,揭示了当前无线网络环境中潜藏的新型隐私风险。
来自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STEL信息安全与可靠性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指出,攻击者可借助环境中既有的Wi-Fi信号,通过被动监测无线电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变化,实现对室内人员身份的识别。该方法无需部署专用设备,也不依赖目标设备是否联网或开机,即便手机处于关闭状态,仍可能被识别。
研究人员强调,这一技术的核心原理在于分析Wi-Fi信号在人体移动过程中产生的细微波动。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结构、行走姿态等生理特征具有独特性,其对无线电信号的影响模式也可被用于个体辨识。这意味着,在不安装摄像头或传感器的情况下,仅凭接收并解析现有Wi-Fi信号的变化,即可实现跨墙体的身份推断。
此类技术并非首次出现。此前已有研究证实,Wi-Fi信号可用于穿透障碍物探测人体轮廓,甚至识别穿着衣物下的身体形态。美国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曾开发出基于步态特征的无线识别系统,通过分析个体行走时对信号的干扰模式,实现身份确认。
随着无线通信基础设施的广泛覆盖,此类基于环境信号的感知能力持续提升,也对个人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专家提醒,未来需加强对无线信号被动监听行为的防范机制,以应对日益隐蔽的非接触式监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