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前瞻|结构性改革进入成效验证期,星巴克Q4财报成价值重估关键节点
全球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将于10月29日美股盘后发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根据国际APP数据来源预测,星巴克第四季度营收为93.63亿美元,同比增长逾3%;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56美元,同比下滑逾29%。
一、上季度业绩回顾:结构性压力与局部亮点并存
2025 财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呈现出 "全球承压、局部突围" 的业绩特征,核心指标既暴露了成熟市场的结构性难题,也彰显了新兴市场与运营优化的潜在动能。
从整体营收与盈利来看,全球总公司净收入达到 95 亿美元,每股收益为 6 美分,全球运营利润率维持在 10.1%。这一表现虽保持了基本盘稳定,但利润端已显承压迹象,较去年同期的盈利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印证了成本上涨与市场竞争带来的双重压力。
区域市场分化态势显著。作为核心市场的北美区域仍未摆脱流量困境,美国可比销售下降 2%,其中交易量下滑 4%,客单价提升 2% 的增长模式凸显 "以价补量" 的被动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公司运营门店的全时段交易量和晨间交易量已连续第三个季度改善,非奖励计划客户交易量自疫情后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为后续复苏埋下伏笔。与此同时,国际市场表现亮眼,季度收入首次突破 20 亿美元,成为拉动增长的关键引擎。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可比门店销售额增长 2%,且完全由 6% 的可比交易量增长驱动,无糖全风味平台等产品创新与整合营销活动成效显著。
运营优化取得初步进展。在服务效率提升方面,北美超 7600 家得来速咖啡屋的平均峰值服务时间控制在 3 分 20 秒,低于目标标准;数字业务持续渗透,近 3400 万 90 天活跃奖励计划会员的非面对面交易保持增长。门店网络建设呈现 "优化存量、拓展增量" 的特征,全球净新开 308 家门店,同时启动北美门店组合评估,为后续关闭低效门店、优化资源配置奠定基础。但成本压力仍未缓解,员工薪酬上涨、咖啡豆价格高企等因素已开始侵蚀利润空间,季度运营利润率较历史较好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二、本季度业绩看点:改革成效与增长拐点成核心焦点
进入第四季度,星巴克前期推进的结构性改革进入成效验证期,叠加季节性消费特征与战略调整落地,以下四大看点将决定财报市场反响:
1. 北美市场:流量复苏与服务改革的协同效应
作为业绩承压的核心区域,北美市场能否出现流量拐点是本季度最大看点。瑞银此前预测 Q3 北美同店销售下降 2%,并指出该市场面临 "客流流失、依赖涨价" 的结构性问题。而本季度,"绿色围裙(Green Apron)" 服务改革的推广进度与实际成效将成为关键变量 —— 该计划旨在提升高峰时段出品效率与顾客满意度,年底前计划覆盖 1/3 美国门店,若财报能披露改革门店销售同比提升 3%~5% 的实证数据,将显著提振市场信心。同时,星巴克在 Q3 启动的 5 亿美元额外工时投入计划,其对服务质量与客户留存的拉动效果也将在本季度数据中初步显现。
2. 中国市场: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的双重验证
中国市场延续了高增长态势,成为星巴克的 "第二增长曲线"。本季度需重点关注三大指标:一是门店扩张质量,Q3 中国市场已展现低线城市布局优势,新进入县级市场的门店表现优于高线城市新店,本季度净新增门店数量及低线城市占比将反映增长可持续性;二是会员体系价值,截至此前季度,中国市场活跃会员规模已达 2350 万,会员销售占比 74.4%,本季度新增会员数与消费频次数据将检验用户粘性;三是盈利能力,随着门店密度提升与运营效率优化,市场期待看到中国市场经营利润率的环比持续改善。此外,凯雷集团等私募对中国业务控股权的竞标进展,也可能成为影响市场预期的潜在因素。
3. 利润表现:成本管控与重组成本的平衡术
利润端将呈现 "短期承压与长期改善" 的博弈格局。短期来看,多重成本压力仍难缓解:北美市场 10 亿美元重组计划的相关费用将部分计入本季度财报,涉及关闭 500 家自营门店与裁减 900 个岗位的成本已被杰富瑞等机构重点提示;同时,咖啡豆价格高企及巴西咖啡出口加税的潜在风险,仍将对毛利率形成挤压。但市场更关注利润的边际改善信号,包括 "绿色围裙" 改革带来的人效提升、菜单优化减少的物料浪费,以及数字化运营降低的管理成本等,这些因素能否对冲成本压力,将成为判断盈利拐点的关键。
4. 战略落地:门店优化与产品创新的进展披露
本季度财报将透露星巴克长期战略的落地节奏。门店层面,"未来门店" 原型测试进展备受关注,其中建造成本降低 30% 的 32 座原型店与纽约小型店的运营数据,将为后续门店扩张模式提供参考;同时,"仅自提" 模式的调整计划细节,也将反映公司对顾客体验的重新定位。产品层面,蛋白咖啡、隐藏菜单等创新品类的市场反馈,以及 "软雪" 系列等明星产品的续销能力,将检验公司的产品迭代效率。这些战略细节的披露,将直接影响市场对星巴克增长韧性的判断。
三、投行最新观点:分歧中的估值逻辑
围绕星巴克的业绩前景与投资价值,投行呈现出 "谨慎乐观与保守观望" 并存的分歧格局,目标价区间跨度从 76 美元至 114 美元,反映出对改革成效的不同预期。
1. 谨慎乐观派:聚焦改革红利与拐点机会
瑞银与摩根士丹利代表了相对积极的阵营,但均附加了明确的观察条件。瑞银虽将目标价从 100 美元下调至 94 美元,但坚持认为星巴克销售将在 Q4 迎来正向拐点,预测全球同店销售恢复至 2%,2026 年全年达到 3.5%,其信心源于服务改革、菜单创新、数字化运营与门店翻新四大支撑要素。摩根士丹利则更为乐观,将目标价从 103 美元上调至 105 美元,认可手工糕点、蛋白质饮品及语音点单等新方向的增长潜力,认为结构性改革将逐步释放价值。此外,德意志银行重申 "买入" 评级,指出客户对定价的担忧有所下降,价值认知改善为业绩复苏奠定基础。
2. 保守观望派:强调短期压力与不确定性
杰富瑞与富国银行则持更为审慎的态度。杰富瑞维持 "跑输大盘" 评级与 76 美元目标价,核心担忧在于重组成本的短期冲击与改革成效的能见度不足,认为当前市场对星巴克近期和长期挑战仍存在低估,短期内难以看到同店销售与利润率的实质性提升。富国银行将目标价从 105 美元下调至 100 美元,虽未否定长期改革价值,但对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担忧使其降低了短期预期。TD Cowen 则采取中性立场,维持 "持有" 评级与 95 美元目标价,认为转型计划具备潜力,但需更多数据验证实效。
3. 共识与分歧:核心关注指标清晰化
尽管观点分化,但投行对核心观察指标已形成共识:一是北美市场同店交易量的环比变化,这是判断流量拐点的核心依据;二是 "绿色围裙" 改革的门店级数据,直接反映运营效率提升空间;三是中国市场的利润率改善幅度,关系到第二增长曲线的盈利确定性;四是重组费用的具体金额与摊销计划,影响短期盈利预测调整方向。从估值角度看,星巴克当前市盈率约 36.2 倍,InvestingPro 分析认为处于 "公平估值" 区间,后续股价波动将高度依赖财报数据与投行预期的偏差程度。
总体而言,2025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将是星巴克转型进程中的 "中期大考"。北美市场的复苏信号、中国市场的增长质量与全球利润的修复节奏,将共同决定投行观点的分化走向。对于投资者而言,财报披露的改革成效实证数据,或许比业绩本身更能揭示这家咖啡巨头的长期价值潜力。
此内容基于tiger AI数据生成,内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