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前瞻|Visa Q4营收料同比增逾10%,跨境交易与成本优化成焦点
全球支付巨头Visa将于10月28日美股盘后发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根据国际APP数据来源预测,Visa第四季度营收为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逾10%;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97美元,同比增长逾9%。
一、上季度业绩回顾:跨境与增值服务成增长双引擎
2025 财年第三季度,Visa 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中实现了关键指标的全面突破,核心业绩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展现出强劲的业务韧性。
从盈利表现看,公司当期净收入达 102 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14%,这一增速较上一季度的 9% 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客户激励支出减少、外汇拖累减弱及增值服务收入扩张的三重支撑。盈利能力方面,调整后每股收益(EPS)同比激增 23% 至 2.98 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 2.84 美元,盈利弹性凸显。
核心业务指标呈现全面向好态势。支付量同比增长 8%,处理交易量增速达 10%,其中跨境交易成为最核心的增长动能 —— 按固定汇率计算,总跨境交易量增长 12%,剔除欧洲内部交易后仍实现 11% 的同比增幅,直接推动国际交易收入同比增长 14%。与此同时,全球卡片基础持续扩大,总量达 48 亿张,其中信用卡增长 8% 至 14 亿张,借记卡增长 6% 至 34 亿张,为交易规模扩张奠定坚实基础。
收入结构的优化更具长期意义。数据处理收入以 15% 的增速领先各业务板块,反映出交易规模与定价策略的协同效应;服务收入增长 9%,得益于持卡人权益升级与定价优化;而其他收入同比飙升 32%,成为最大亮点,主要由咨询服务、风险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驱动。值得注意的是,商业与资金转移解决方案(CMS)收入增长 13%,其中 Visa Direct 交易量同比激增 25% 至 33 亿笔,平台化优势持续释放。
成本端虽面临短期压力,按通用会计准则计算的总运营支出增长 35% 至 39.95 亿美元,但主要源于 6.15 亿美元的诉讼准备金计提;若剔除该因素,非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运营支出增速仅为 13%,与收入增长基本匹配,成本控制能力仍属稳健。资本回报方面,公司当期通过股份回购(48.3 亿美元)与股息分配(11.5 亿美元)向股东回馈 60 亿美元,彰显现金流健康度与股东回报决心。
二、本季度业绩看点:增长韧性与风险挑战的双重检验
结合公司指引与市场环境,2025 财年第四季度业绩将围绕 "增长延续性、战略落地进度、风险应对效果" 三大核心展开,以下四大看点值得重点关注:
1. 核心财务指标能否兑现指引预期
Visa 此前明确指引,第四季度调整后净营收将实现 "高个位数至低双位数" 增长,按名义汇率计增速预计与上半年 10% 左右的水平基本一致;调整后 EPS 增速预计维持在高个位数,税率区间稳定在 18.5%-19%。市场将重点验证这一预期的达成情况,尤其是跨境交易能否延续第三季度的 13% 增速(第四季度已披露数据),以及美国本土市场支付量能否保持 7% 以上的稳健扩张。考虑到假日消费旺季对零售、旅游等可自由支配支出的拉动,交易规模增长具备较强支撑,但需警惕宏观经济波动对消费意愿的潜在影响。
2. 战略业务的商业化进展
稳定币与增值服务的落地成效将成为评估公司长期增长潜力的关键。目前 Visa 已支持 USDC、PYUSD 等四种稳定币在四条公链运行,并实现与 25 种法币的结算,且在非洲市场通过合作伙伴推进跨境汇款试点。第四季度需关注稳定币关联卡的发行规模、B2B 跨境支付场景的渗透率,以及代币化资产平台的客户拓展情况。此外,增值服务中 Pismo 平台在欧洲、澳洲的市场拓展进度,以及与 ShopeePay 等区域头部客户的合作落地效果,将直接影响 "其他收入" 能否延续高增长态势。
3. 成本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
面对潜在的盈利压力,公司近期启动的成本优化措施成效备受关注。据披露,Visa 计划在 2025 年底前解雇约 1400 名员工和承包商,占总员工数的 4.5% 左右,其中技术岗位裁员约 1000 人,其余涉及商家销售与数字合作伙伴团队。这一举措能否在第四季度形成成本节约效应,降低人事费用占比,同时避免对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造成冲击,将成为业绩解读的重要维度。此外,管理层提及的人工智能在运营效率提升中的应用进展,也将为长期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4. 反垄断诉讼的最新影响
美国司法部对 Visa 提起的民事反垄断诉讼仍是悬而未决的风险点,指控其在借记卡市场存在垄断行为,而公司此前计提的 6.15 亿美元诉讼准备金已对 GAAP 盈利产生影响。第四季度财报需重点关注诉讼的进展更新、是否需要进一步计提准备金,以及管理层对诉讼影响的量化评估。尽管 CEO 麦金纳尼称诉讼 "毫无根据",但市场担忧其可能引发的罚款或业务模式调整,若出现不利进展,可能对股价形成短期压制。
三、投行观点:分歧中的价值判断
当前对 Visa 股票的观点呈现一定分歧,核心争议点集中在诉讼风险与估值合理性上,但多数机构仍认可其业务基本面的稳健性,具体观点如下:
1. 评级下调与目标价下修:聚焦短期风险
Freedom Capital Markets 成为近期下调评级的代表机构,于 9 月将 Visa 股票评级从 "买入" 下调至 "持有",同时将目标价从 400 美元大幅下调至 345 美元。该机构指出,尽管公司业绩持续超出预期,但诉讼准备金对 GAAP 盈利的负面影响已限制底线增长,且当前 33.29 倍的市盈率相对近期盈利增速而言估值偏高。其目标价测算基于 24.5 倍市盈率与每股 14.1 美元的预期 EPS,反映出对短期风险释放的谨慎态度。
2. 维持看涨评级:锚定长期增长逻辑
多数主流投行仍维持对 Visa 的积极评级,核心依据在于业务基本面的稳健性与战略布局的长期价值。Keefe, Bruyette & Woods 重申 "优于大市" 评级,坚持 400 美元目标价,认为公司尽管面临短期比较基数的波动,但 "稳健趋势" 未改,数字支付解决方案与 Visa Direct 等业务的扩张将持续驱动增长。
麦格理、UBS 等机构此前也表达了类似观点,麦格理将目标价上调至 400 美元,强调恒定美元计价下 9% 的支付总额增长、国际市场 11% 的增速以及连续 17 年的股息提升记录,构成了估值支撑。UBS 同样将目标价定为 400 美元,认可其有机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的能力。海通国际则从战略层面指出,稳定币战略将夯实平台壁垒,AI 与 BaaS 业务的投入有望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中长期盈利增长潜力值得期待。
3. 共识与分歧的核心
综合来看,投行对 Visa 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短期风险的定价上:一方关注诉讼与高估值带来的回调压力,另一方则认为强劲的现金流(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达 63.1 亿美元)、持续的资本回报计划与战略业务的增长确定性,足以支撑当前估值。但各方对公司核心业务的韧性、跨境交易与增值服务的增长动能已形成共识,多数机构认为若第四季度业绩兑现指引且诉讼无重大不利进展,当前股价的短期压力将逐步缓解。
总体而言,Visa 2025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将是 "增长韧性" 与 "风险挑战" 的直接对决,核心业务表现与战略落地进度将决定长期投资价值,而投行的分歧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的价值判断视角。后续需重点关注财报披露的跨境交易细节、成本优化成效及诉讼进展,以把握业绩与估值的匹配度变化。
此内容基于tiger AI数据生成,内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