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刻敲定的1000亿美元交易:Altman与黄仁勋的谈判内幕
要点
英伟达与 ChatGPT 背后的母公司 OpenAI 达成的 1000 亿美元交易,是两家公司首席执行官一对一谈判的结果。
条款在特朗普访英期间最终敲定,随后两人前往加州,在英伟达总部公布 OpenAI 的基础设施扩张计划。
即便有英伟达的大额投资,OpenAI 仍计划举债,并可能建设和运营自己的云服务。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面临一个最后期限。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将前往德州,公布公司下一阶段的大型基础设施计划,而英伟达 CEO 黄仁勋也希望参与其中。
通过一系列匆忙的谈判、深夜通话和最后时刻的合同修改,这两位人工智能巨头在周一达成了一项 1000 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就在奥特曼登上飞往阿比林。阿比林约有 13 万名居民,位于达拉斯以西约 180 英里处)航班前几个小时。
黄仁勋与奥特曼在一周前一同随特朗普出访英国,这一经历有助于特朗普通报该协议的内容。
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将这笔交易形容为“规模宏大”,此项交易标志着科技行业的一个分水岭时刻:随着资本与影响力越来越集中在人工智能浪潮核心的少数公司手中,这两家公司位于风口之上。
在周一宣布后,英伟达市值增加约 1700 亿美元,现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市值接近 4.5 万亿美元;而奥特曼领导的 OpenAI 则是全球最知名的初创公司,估值约为 5000 亿美元。
OpenAI 崛起为生成式 AI 前沿力量,一直依赖英伟达的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如今,两家公司比以往更为紧密,计划共同开辟下一波 AI 超级计算设施的建设之路。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你们应该对我们抱有很高的期待。”奥特曼在周一于英伟达硅谷总部接受采访时表示。“OpenAI 必须做好三件事:我们要做出卓越的 AI 研究,要打造人们想用的产品,并且要想出如何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挑战。”
据接近谈判的人士透露,奥特曼与黄仁勋主要通过线上讨论以及在伦敦、旧金山和华盛顿特区的一对一会晤来谈判协议,过程中并未有投行人员参与。这些知情人士因未获授权公开发言而要求匿名。
该安排要求英伟达一次向 OpenAI 投资 100 亿美元。在建设推进过程中,英伟达还将供应推动一系列新数据中心运行的最先进处理器。
尽管 OpenAI 与英伟达的关系日益密切,但它仍需在与其他关键合作伙伴之间周旋,处理多项高风险关系。
熟悉此事的人士称,OpenAI 直到签署协议前一天才通知其主要股东与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微软。今年早些时候,微软失去了作为 OpenAI 独家计算能力提供者的地位。据一名知情者称,6 月份黄仁勋曾告知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英伟达正在推动与 OpenAI 的交易。
该协议也发生在甲骨文披露的信息不到两周之后:甲骨文表示,OpenAI 已同意从 2027 年起约五年内在甲骨文处采购约 3000 亿美元的算力。今年年初,OpenAI 加入了“星门”(Stargate)项目——这是由特朗普宣布、由甲骨文和软银支持的数十亿美元计划,旨在建设下一代 AI 基础设施。
今后,OpenAI 的所有基础设施项目都将归入“星门”框架。
微软、甲骨文与软银的发言人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英伟达与 OpenAI 对于建设何时何地进行只字未提,除了表示首个 10 吉瓦(gigawatt)规模的站点将于明年下半年上线外,未给出更多细节。
高管们表示,自今年 1 月公布“星门”以来,他们已审查了 700 至 800 个潜在选址。在随后的数月中,来自北美各地的开发商纷纷提交大量方案,提供土地、电力与设施。OpenAI 表示,该名单已被缩减,公司正在权衡能源可得性、许可审批时间表与融资条款等因素。
在周一的公告中,OpenAI 将英伟达描述为“首选”合作伙伴。但高管们强调,这并非排他性关系,公司仍在继续与大型云厂商及其他芯片制造商合作,以避免被单一供应商锁定。
对英伟达而言,对 OpenAI 的投资规模历史性地巨大,但这只是其快速扩张投资组合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上周,英伟达向英特尔注入 50 亿美元,作为与这家陷入困境的芯片制造商共同开发数据中心与 PC 芯片的合资项目的一部分。英伟达还称向英国数据中心初创公司 Nscale 投资近 7 亿美元,此举类似于英伟达此前支持美国 AI 基础设施供应商 CoreWeave 的做法——CoreWeave 已于今年 3 月完成 IPO。
分期注资
OpenAI 交易的融资结构旨在避免大幅股权稀释。知情人士称,首笔 100 亿美元资金按 5000 亿美元估值锁定,预计在交易敲定后一个月左右完成交割。计划随后进行九轮连续的 100 亿美元注资,每一轮将以当时公司的估值为准,随着新产能上线分期定价。
英伟达与 OpenAI 的关系远早于 2022 年 ChatGPT 推出之时。
当年 OpenAI 仍是个小型非营利研究实验室,英伟达则以为电子游戏制造图形芯片著称时,黄仁勋曾在 2016 年亲自将公司首台 DGX 超级计算机送到 OpenAI 当时位于旧金山米慎区的办公室。该楼如今是埃隆·马斯克 xAI 的所在地。
近十年过去、数万亿美元价值被创造之后,黄仁勋与奥特曼可能已成为科技行业最重要的两位影响力人物。
去年 10 月,英伟达将其对 OpenAI 的财务持股形式化,参与了一轮 66 亿美元融资,使 OpenAI 的估值达到 1570 亿美元。一个月后,在东京,OpenAI 高管与软银 CEO 孙正义会面,共同构思下一阶段扩张的代号。由此诞生的“星门”一词,已成为 OpenAI 最雄心勃勃建设计划的代名词。
“星门”如今涵盖了每一笔大型算力采购协议,包括本周与英伟达的合作。为获得该名称的使用权,OpenAI 做了许多协调工作,如今其已将之作为长期基础设施战略的旗帜。
英伟达的 1000 亿美元承诺仅覆盖计划中 10 吉瓦建设的一部分。OpenAI 将租赁英伟达的芯片用于部署,但更广泛的融资仍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完成。高管们称以股权为数据中心融资是最昂贵的方式,因此公司正准备举债以覆盖剩余扩张费用。
随着 OpenAI 算力需求的增加,一个重大问题是公司将把工作负载托管在哪里——到目前为止,这些负载主要托管在微软 Azure 上。如果将这些工作迁回自营,将使 OpenAI 更接近作为第一方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而该市场目前由亚马逊 AWS 领先,其后是 Azure、谷歌与甲骨文。
高管们已公开提出这一想法,暗示这一变化可能并不遥远。有些人甚至 表示,一旦 OpenAI 获得足够覆盖自身需求的算力,一到两年内可能会推出商业云服务。目前,用于训练前沿模型的算力需求占用了几乎所有可用资源,余量很少,但 OpenAI 仍在寻求新的机会。
当奥特曼与黄仁勋敲定本周宣布的合作细节时,OpenAI 的基础设施团队正身处东京,与软银的孙正义会面,讨论更广泛的融资与制造支持事宜。
这些并行的谈判凸显了奥特曼雄心的规模,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牵涉到的全球参与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