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产业政策

全是套路?英伟达、OpenAI、甲骨文的万亿“三角游戏”

人阅读 2025-09-23 23:12:27快讯

当地时间9月22日,英伟达宣布,将向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进行最高达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12.7亿)的战略投资,双方将合作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及其他基础设施。

受此消息提振,英伟达股价当日创下历史新高。

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称,这笔资金将分阶段到位,首笔100亿美元将在协议签署时到位。英伟达将以现金形式进行投资,并获得OpenAI的股权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后续,随着每一吉瓦算力的部署,英伟达的投资金额将逐步追加。OpenAI还可利用这笔资金购买英伟达的芯片。

这一战略合作的背后,是一系列高规格商业协议的联动。至此,OpenAI、英伟达与甲骨文(Oracle)构成的“ONO”三方联盟正式成型,一个围绕“大模型—云基建—算力芯片”的资本链条已初见雏形。

这一合作的起点是今年6月。作为其“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OpenAI与甲骨文签订了一份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的云服务合同,期限约五年。根据协议,OpenAI将从2027年开始每年向甲骨文支付约600亿美元,以获取其云算力服务。此外,两家公司还计划合作建设一个总容量为5吉瓦的数据中心。

算力需求的激增,无疑也将带来基础硬件的庞大需求,而英伟达的正式加入,成为整个生态的关键一环。根据协议,OpenAI将利用英伟达提供的资金,建设并部署至少10吉瓦(GW)的 AI 数据中心,用于训练和运行下一代大模型。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10吉瓦的算力相当于400万至500万块图形处理器(GPU),这一数量约等于英伟达今年的总出货量。“这是一个巨大的项目”,黄仁勋说道。

至此,三家科技巨头的合作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资金循环模式:OpenAI向甲骨文采购云服务;甲骨文作为基础设施提供商,需向英伟达大量采购GPU硬件以建设数据中心;而英伟达获得甲骨文的采购资金后,再通过战略投资将部分收益返还给OpenAI,支持其持续扩张。

表面上看,这似乎已成为了一个“共赢”的合作模式——OpenAI 解决了对算力的迫切需求,甲骨文获得了搭建云基础设施的硬件,而英伟达则卖出了大量的核心硬件,股价的水涨船高无疑也是投资者们所乐见的。

然而,这一堪称“左脚踩右脚”的资本循环无疑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首先,作为一家估值千亿美元的AI公司,OpenAI不仅未实现盈利,甚至在2025年预计将亏损超过50亿美元。其每年约100亿美元的收入,远低于每年600亿美元的云服务支出。OpenAI还面临越来着来自谷歌、Anthropic等公司的激烈竞争。

此外,甲骨文也面临着财务问题。报道指出,甲骨文为跟上AI热潮而进行的支出已经超过了现金流,其债务负担远高于其他云服务提供商。作为对比,微软的总债务股本比为32.7%,而甲骨文高达427%。

分析指出,所谓“ONO”联盟更像是一场“走钢丝”的高风险博弈,利益的深度绑定也意味着更高的系统性风险——任何一方出现技术、财务或战略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与此同时,投资者们也担忧可能催生市场泡沫,类似于当年的互联网泡沫。

尽管“ONO”联盟展现出了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也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回应,但这场耗资数千亿美元的AI基建竞赛的前景仍有待观察。截至目前,英伟达和OpenAI均未披露投资的具体细节及时间安排。英伟达代表拒绝就此置评。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