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最新报告:2025年长期投资该押注哪些方向?这5大主题被重点看好
9月11日,瑞银首席投资办公室(CIO)发布月度报告,聚焦长期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主题的估值、动量与质量指标,结合定量模型与分析师定性判断,筛选出当前最具吸引力的入场点主题,同时提示了短期需谨慎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 是首次进入Top 5,而 “金融科技” 从之前的第5名稳步提升;短期视角下,瑞银建议投资者可减少对 “基因疗法” 和 “医疗科技” 的敞口,优先考虑数字消费者等5大主题。
一、核心结论:5 大主题成长期投资 “优等生”
瑞银通过模型分析(涵盖估值、动量、质量等定量指标,叠加 CIO 整体观点、风险与催化剂等定性因素),最终确定5 大长期投资主题为当前最佳入场选择,分别是:
数字消费者(The digital consumer)
多元化与平等(Diversity and Equality)
赋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ies)
金融科技(Fintech)
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Identifying the next frontier)
值得注意的是,“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 是首次进入 Top 5,而 “金融科技” 从之前的第 5 名稳步提升;短期视角下,瑞银建议投资者可减少对 “基因疗法” 和 “医疗科技” 的敞口,优先考虑上述 5 大主题。
(表 1:瑞银 CIO 长期投资主题重点关注及入场点识别表,含主题排名、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及过往排名)
二、深度解析:5 大主题的投资逻辑与入场理由
① 数字消费者:年轻人重塑消费,AI 是关键变量
投资逻辑:Z 世代等年轻群体是 “数字原住民”,消费习惯与父辈截然不同 —— 更看重 “体验共享” 而非 “实物拥有”(比如电竞、线上外卖)。同时,数字化让消费决策的 “触点” 更多,AI 更在颠覆出行、娱乐等传统领域,叠加元宇宙、社交媒体等新兴赛道,构成了该主题的核心机会。
现在投的理由:本月排名第一!核心优势是 “质量过硬”—— 相关企业资产负债表稳健、投入资本回报率高;叠加科技板块反弹带动动量提升,唯一需注意的是,因聚焦成长赛道,估值相对较高。
② 多元化与平等:政策 经济双驱动,长期收益可期
投资逻辑:全球监管正逐步推动企业披露多元化数据、缩小差距(美国短期进度较慢)。研究显示,提升多元化能缩小社会财富鸿沟,有望在未来十年拉动 GDP 增长;此外,股东对 “平权”“薪酬公平” 等议题的关注度飙升,具备多元化体系的企业长期更易跑赢市场。
现在投的理由:估值合理、质量得分高,且与瑞银整体观点一致;更重要的是,该主题跨行业分散,兼具防御、价值与成长属性,抗风险能力强(需警惕美国部分州对平权行动的法律挑战这一短期风险)。
③ 赋能技术:AI 引领技术融合,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 2.6 万亿美元
投资逻辑:生成式 AI 加速了技术融合,瑞银重点看好 5 类 “赋能技术”—— 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 / 虚拟现实(AR/VR)、大数据、5G、突破性技术(Moonshot Technologies)。这些技术将重构多个行业,且因软硬件(尤其是半导体)占比高,未来十年有望实现 “低双位数” 盈利增长。
现在投的理由:动量表现突出、估值有吸引力,且高度聚焦 IT 板块(当前板块动量强劲)。瑞银预测,2030 年 AI 市场规模将达 2.6 万亿美元,较 2024 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 41%,其中 “赋能层” 收入占比将更高。
④ 金融科技:从 “野蛮生长” 到 “盈利优先”,低利率周期添动力
投资逻辑:城市化、年轻群体需求、政策支持三驾马车,将推动金融科技行业收入从 2024 年的 3100 亿美元增至 2030 年的 5800 亿美元。瑞银建议重点关注头部支付企业、平台型公司,以及分布式账本、云、AI 等新兴技术领域的 “颠覆者”。
现在投的理由:动量持续改善,且与瑞银 “看好美国金融板块” 的观点契合。经历前两年估值暴跌后,金融科技公司已重构业务 —— 从 “追求规模” 转向 “盈利增长”,叠加 AI 进步、监管对银行技术能力的重视,以及低利率周期启动,行业环境持续优化。
⑤ 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新兴经济体成全球 GDP 增长引擎
投资逻辑:未来十年,新兴及前沿经济体将是全球 GDP 增长的核心动力 ——2024 年全球 10 大发展中经济体人口占比超 50%,且在 “人口结构 生产率” 双重优势下,部分市场能将经济增长转化为企业盈利增长(并非所有高增长经济体都有强股市)。
现在投的理由:美国财政赤字扩大、美元走弱,让新兴市场吸引力上升;投资者为分散美国资产敞口,会更青睐这类市场;此外,下半年利率或下降,将利好新兴市场股票;全球经济数据显韧性,短期难现全面衰退,也为新兴市场提供支撑。
三、短期警示:这 2 个主题需谨慎,1 个主题有好转
(1)基因疗法 & 医疗科技:短期缺乏催化剂,建议暂避
这两个主题当前在定量模型中排名靠后(动量、质量得分低,估值吸引力不足),且分析师未发现能推动排名改善的 “短期积极催化剂”:
基因疗法:生物科技行业(尤其是中小企)面临严重资本约束 ——2021 年生物科技融资泡沫破裂后,早期烧钱企业现金流承压,投资者情绪低迷,临床研发与商业化进展受阻;
医疗科技:2020-2021 年的资本过热推高估值(多基于 “数字颠覆预期” 而非实际商业模式),当前企业需证明盈利与规模化能力,但用户增长难转化为可持续收益,且医保报销、监管障碍导致数字医疗落地变慢。
若想布局医疗领域,瑞银推荐 “长寿主题(Longevity TRIO)”—— 相关企业多为大盘股,现金流稳定、不依赖资本市场,且有明确结构性增长驱动。
(2)智能出行:估值修复 技术突破,可重新关注
此前排名较低的 “智能出行”,因估值与动量改善,已脱离 “谨慎名单”:长期来看,汽车脱碳是必然趋势;短期有两大利好 ——9 月德国慕尼黑 IAA 车展将展示电动化、自动驾驶最新进展(如快充电池、L3 级条件自动驾驶),且当前行业估值过低(尤其是传统车企),悲观情绪已过度反映。
建议:已持仓的投资者可维持仓位,未入场者可逐步关注相关机会。
四、长期投资的底层逻辑:3 大趋势不可逆
瑞银强调,所有长期投资主题的核心支撑,都来自 3 个不可逆的全球趋势,这也是判断 “主题能否穿越周期” 的关键:
人口增长:联合国预测,全球人口将从 2024 年的 81 亿增至 2050 年的 97 亿,2100 年或超 100 亿,增长主要来自中低收入国家;
城市化:2018 年全球城市人口占比 55%(1950 年仅 30%),2050 年将达 68%,90% 增长来自亚洲和非洲;
老龄化:2024 年全球每 10 人中有 1 人≥65 岁,2050 年将升至每 6 人 1 人,欧美等发达国家老龄化更严重(每 4 人中有 1 人≥65 岁)。
(世界人口增长、城市化率及预期寿命趋势图,含 1950-2100 年人口变化、1950-2040 年城市化率、1980-2100 年各地区预期寿命)
五、给普通投资者的3点建议
分散布局:不要押注单一主题,通过多主题投资降低回撤风险;
坚持长期:短期经济周期会影响主题表现,但上述5大主题的核心驱动(如 AI、新兴市场增长)是长期趋势,避免频繁交易;
警惕风险: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所有投资均可能面临部分或全部损失,若对主题细节不熟悉,可咨询专业顾问。
(瑞银长期投资主题全景图)
这份报告为我们勾勒出 2025 年及未来的长期投资 “地图”—— 避开短期泥潭,聚焦有强逻辑支撑的赛道,或许是穿越市场波动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