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产业政策

国家矿山安监局征求意见,矿山井下5G通信技术将迎来新规范

人阅读 2025-07-18 11:01:47

7月15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起草了《煤矿井下5G通信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5G通信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2项行业标准,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政策持续深化

矿山5G建设迈向标准化矿山的数智化水平影响着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推动煤矿和金属非金属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如《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等,都明确将建设先进、可靠、安全的井下通信网络(包括5G)作为矿山智能化、少人化甚至无人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2022年6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曾发布《煤矿5G通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试行)》,首次为井下5G应用提供系统性安全指导,但属于试行性文件。本次发布的《煤矿井下5G通信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5G通信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是首次将5G通信在井下的应用技术要求以正式“行业标准”的形式进行制定和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相关工作从前期探索、试行要求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了一大步。

本次征求意见稿的核心突破在于,首次将煤矿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5G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同步纳入正式行业标准制定流程,标志着矿山5G应用从探索实践迈向规范化强制阶段。新标准不仅覆盖技术要求、安全认证、测试维护等全维度,更针对金属矿山特性新增专项条款,为全国矿山智能化建设提供统一技术准绳。

矿山井下5G需求逐步清晰

5G具有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能够实现复杂的设备的协同工作,将一些冗余的通信设备或中间环节简化,使控制指令能够快速传输到执行设备。现征求意见的两项行业标准对“煤矿应用场景的5G业务需求”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用场景的5G业务需求”进行了明确。

煤矿智能化场景通过5G网络实现井下无人化采掘、安全监控与应急联动。采掘设备远程操控需超低时延(≤20ms)与4K/8K视频回传(上行≥100Mbps);AI视频监测系统通过50路并发4K流识别违规行为与设备异常,并借助边缘计算实现50ms级本地预警;海量设备传感网络(连接密度≥10⁶/km²)支撑预测性维护与热插拔升级;应急救援体系依赖VoNR双模通信(接通率>99.999%)及独立QoS广播通道;运输车辆自动驾驶需高精定位(±10cm)与30ms级远程接管,构建"端-边-云"三级控制架构。

金属非金属矿山场景聚焦高效开采与精准管控。凿岩台车等设备远程控制要求时延≤15ms且可靠性>99.999%,通过空口切片隔离关键指令;智能单兵装备实现>95%违章行为识别率,巡检机器人替代高危人工作业;5G UWB融合定位(精度0.3m)联动通风系统,500ms内响应有害气体变化;运输车辆采用双发选收机制(丢包<0.1%)保障自主装卸。

这些标准的明确,让矿山5G网络产品和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5G矿山应用取得新成效

目前我国矿山领域智能化建设提质加速,初步实现了减人、提效、增安的智能化建设目标,推动了行业向少人化、精准化、可持续化转型。

以煤矿行业为例,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建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成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907处,煤矿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2024年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智慧矿山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牛艳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煤矿行业智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仍需更加可靠、高效的软硬件,将智能设备扩展到掘进等传统的“智能禁区”。同时,设备“可定制性”也需提升,以灵活适配不同工况,适应“一矿一策”要求。未来,5G、AI技术进一步推广,有望加强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在减少设备数量和体积的同时,优化性能、提升多设备协同能力。

随着5G商用案例的规模不断扩大,5G在矿山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5G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露天矿、井下矿以及各类有色金属矿的开采作业中。

在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借助中国移动的“5G 智慧矿山”网络和平台,高6.8米、载重170吨的巨型矿卡与长13.5米、宽近8米、重达150吨的电铲车无需人员驾驶,便能自主完成前进、后退、转弯和装卸等复杂动作,极大地提高了矿区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确保了作业安全。

运用5G、AI和矿鸿智联技术助力煤矿智能化建设,华为煤矿军团通过与陕煤红柳林和小保当合作,华为深入煤矿生产实践和应用,充分发挥自身在5G、AI、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陕煤红柳林全矿井下作业人数下降18%,工作面智能化采煤率达97.7%;井下综采面5G视频拼接、视频通话和智能开采等协同管控。

基于矿用5G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化开采、智能化掘进、智能机器人巡检、AI高清视频监控等业务应用。目前,中信科移动矿用5G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全国20余座煤矿:在乌海能源黄白茨矿、五虎山矿、公乌素矿和利民矿建设5G 智能化矿山,支撑实现了智能化开采、智能机器人巡检、高清视频监控、融合调度通信等多种业务应用。

2025年5月全球首个百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华能睿驰”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矿正式投入编组运营的现场。这标志着全球首个露天矿生产实现5G-A网络下的“车-云-网”规模化协同,加速煤矿行业从“人控”迈向“智控”。

在矿山行业,“智能化”从概念到落地的案例越来越多。2024年发布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也提到了5G未来要赋能生产经营提质升级。其中在5G 智能矿山方面,要加快5G远程掘进、远程综采、无人矿卡等场景规模推广,推动5G与矿山行业系统融合,构建一体化数智矿山方案,建设一批5G矿山。加速5G本质安全网络设备研制,推动5G赋能矿山采掘等成套装备改造和升级。

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矿山建设将加速智能化、少人化甚至无人化进程。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