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深度解读:中国“超级应用”争夺战升级,外卖与即时零售重构万亿赛道
核心结论与市场亮点
中国电商平台与本地生活服务巨头美团在外卖和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根据高盛最新研究报告(2025年7月),这场"超级应用"之争呈现出三大关键趋势:
市场规模加速扩张:预计到2030年,中国外卖和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4万亿元和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和18%。
战略目标升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不再局限于传统电商业务,而是通过高频外卖服务(用户日均使用2-3次)带动低频电商业务的交叉销售,打造"一站式交易超级应用"。
竞争格局重塑:美团虽保持领先,但面临阿里(饿了么 淘宝即时购)和京东(新晋外卖服务)的强势挑战,三方合计单季投入已达250亿元人民币。
市场格局深度分析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高盛预测中国即时零售市场将呈现结构性增长,主要受益于:
四大消费场景:紧急需求(药品)、重物配送(米面油)、冷链生鲜和高单价奢侈品
新型商业模式:中央厨房模式(美团"浣熊厨房"计划建设1200个中央厨房)可降低30%骑手成本
用户补贴推动:各平台补贴力度加大,刺激首次消费和用户心智占领
二、三大竞争情景推演
高盛构建了三种竞争情景模型,关键变量在于市场份额分配与单位经济效益:
情景1(基准情景):美团坚守55%市场份额
美团、阿里、京东形成5.5:3.5:1格局
美团单均利润从1.5元降至1.0-1.2元
阿里/京东将外卖亏损视为获客成本,长期可提升GMV利润率
情景2(双寡头格局):阿里份额显著提升
美团与阿里形成4.5:4.5:1的竞争态势
行业整体利润率承压,但阿里生态协同效应显现
情景3(三足鼎立):京东站稳20%份额
格局演变为5:3:2
京东依靠全职骑手和供应链优势实现差异化
三、平台战略比较
阿里巴巴:
整合饿了么与飞猪至淘宝天猫集团,形成协同效应
淘宝APP日活用户5个月内增长5000万至4.1亿
计划2025年4-12月投入320亿元用于即时配送
美团:
关闭美团优选聚焦核心业务
即时零售(美团闪购)成为新增长点,618期间100 品类GMV翻倍
中央厨房模式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京东:
外卖业务快速扩张至日均2500万单
全职骑手达15万人,差异化供应链优势
40%外卖用户转化为电商客户
拼多多:
未直接参与外卖竞争,但多多买菜受益于美团优选收缩
探索与第三方配送网络合作即时零售
投资价值分析
行业关键时点预测
2025年下半年将出现重要转折点:
9月季度预计为投资峰值期(受饮料季节性需求推动)
2026年起竞争可能趋于理性,单位经济效益改善
即时零售估值体系将逐步对标外卖业务
战略启示
这场"超级应用"之争的本质是用户触点与消费频次的争夺。高频外卖业务成为电商平台突破增长瓶颈的战略抓手,其价值不仅在于业务本身,更在于:
用户获取成本优化:京东营销费用中2/3用于获客(2024年470亿元),外卖可提供更经济的流量来源
数据资产积累:高频交易数据可优化个性化推荐,提升整体转化率
生态协同效应:美团已证明可将外卖用户转化为酒店旅游客户(30-40%利润率业务)
随着竞争深入,供应链效率与单位经济效益将成为最终决胜因素,这也解释了各平台对中央厨房、微仓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重投入。
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竞争已进入新阶段,从单一业务较量升级为生态体系与用户时长的全面争夺。投资者需关注:1)补贴力度变化 2)用户留存指标 3)跨业务转化率等关键数据,以准确把握行业拐点。
注:本文数据源自高盛 2025 年 7 月 3 日报告《Navigating China Internet: The 'everyday app' battle in Comme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