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力:边缘计算下一风口市场,2025年智能化招标项目超亿元
在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双重作用推动下,边缘计算在电网全环节的渗透率正在提速。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边缘计算将覆盖70%以上的智能电网场景。
高覆盖率背后,是边缘计算技术在电网公司的发、输、变、配、用环节的全方位渗透。通过本地化数据处理与实时决策,系统性解决了传统运维模式的效率瓶颈与安全隐患,推动运维模式从人工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跃迁。
其核心价值不仅体现在输电巡检效率和成本降低,更是通过实时预警与精准控制,从根本上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边缘计算技术在电网的全场景应用
在电网公司的发、输、变、配、用全环节中,边缘计算如同部署在本地的“智能中转站”,通过就近处理数据、减少云端依赖,解决各环节的核心痛点。
在发电环节,实时监测风机、光伏板等发电设备运行状态,快速处理设备数据,及时调整参数以优化发电效率,避免因数据上传云端延迟导致的发电波动,确保能源稳定产出。
在输电环节,对输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测,快速识别短路、断线等故障和覆冰雷击等异常,通过本地计算立即触发预警,缩短故障定位时间,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减少因数据传输延迟导致的故障扩大风险。
在变电环节,可实时监控变电站内变压器、开关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本地处理设备数据并进行故障预警,同时自动调整变电设备中的电压、电流参数,实现变电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提高变电效率和可靠性,避免因云端响应慢导致的设备异常处理不及时问题。
在配电环节,实时分析配电网内的负荷分布和用电数据,本地进行负荷预测和优化调度,快速定位是线路跳闸还是设备损坏,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减少向云端传输大量冗余数据,降低网络带宽压力。
在用电环节,用户侧通过智能电表等设备本地处理用电数据,实时反馈用电情况,还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电价策略,自动调整电器的用电时间,实现错峰用电,降低用电成本;同时支持电网公司进行负荷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随着边缘计算技术在智能电力各个环节的深入应用,从电网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到用户侧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普及,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
2025年电网智能化建设招标项目超亿元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供应链统一服务平台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针对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招标项目超亿元,涵盖AI算法的边缘算力设备研发、人工智能边侧推理平台建设、智能表智能运维模块采购、输电多物理量集成传感器委托加工等内容。
例如,6月23日,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发布“基于AI算法的边缘算力设备研发及智能运维链路研究项目”招标公告,项目金额预计218万元。主要包括两个任务,一是基于边缘算力设备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识别技术,实现异常图像识别的实时高效处理;二是搭建粤能投视频监控系统,软硬件协同,拉通业务流程。
该项目主要解决充电站运维响应滞后、安全隐患主动预警不足、异常事件处置闭环缺失等关键技术问题。嵌入火苗、烟雾、车撞人、警车/救护车/消防车识别、人员跌倒等场景识别算法技术,利用边缘计算实现现场数据实时处理,对摄像头采集数据的异常特征进行动态检测、触发告警,并基于告警事件自动生成运维工单;同时深度融合视频监控数据与运维业务流,构建从异常识别、告警推送、工单派发到处置反馈的全链路闭环管理体系,为充电场站安全监管与高效运维提供数据驱动的技术支撑。
6月20日,深圳供电局发布2025年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深圳电网调度人工智能边侧推理平台建设(一期)招标公告,预计采购金额572.27万元,采购内容包括超融合数据库、人工智能通用组件、人工智能推理组件、人工智能应用和基础软硬件配置等。
5月12日,广州电网公司发布2025年电能表智能运维模块(试点项目)招标公告,预计标的金额404.87万元。
4月30日,南方电网传感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批智能传感硬件委托加工(框架)项目,本项目框架采购轻量型输电多物理量集成传感器(通道可视版)、轻量型输电多物理量集成传感器、增强型输电多物理量集成传感器(通道可视版)、增强型输电多物理量集成传感器、输电多物理量集成传感器(单导线)等服务,预计标的金额7343.67万元。
一桩桩一件件,也进一步验证了市场需求正呈现多点爆发趋势。
从市场应用情况来看,当前智能电力的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早期技术验证阶段,而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对实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极致追求,将进一步推动边缘计算技术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
小结
随着5G Red Cap、AI边缘芯片等技术的成熟,边缘计算将进一步向“智能边缘”演进,实现从设备控制到能源交易的全链条智能化。企业需提前布局边缘计算能力,在政策红利期抢占市场先机。
视觉物联联合AIoT星图研究院已经启动《2025边缘计算市场调研报告》,将从技术发展与落地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度调研,揭示行业基本面,洞察竞争格局,为企业战略制定、投资决策、市场拓展等提供结构化的参考依据。
我们拟将调研更多深耕边缘计算领域发展方向的企业,并从中总结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供其他企业参考,欢迎企业踊跃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