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骚扰电话锐减背后:新规落地与苹果用户困境
国庆中秋假期过后,“为何贷款骚扰电话减少”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不少用户注意到,过去频繁出现的“快速放款”“低息借款”类电话和广告明显减少,然而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却普遍反映,骚扰电话依然频繁,未见明显改善。
这一变化的背后,主要源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一项金融监管新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须通过名单制管理开展互联网助贷合作,仅可与纳入白名单的机构进行业务往来。同时,新规设定年化利率24%为上限,超出该标准的贷款产品,银行不得参与合作。
这项政策收紧了合作门槛,导致大量不符合规范的助贷机构无法继续运作,依赖大规模外呼拓展客户的方式难以为继,整个行业正经历一轮深度调整与整合。
与此同时,多部门协同治理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单位推进个人信息保护专项工作,推动约10.2亿用户开通“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累计拦截可疑通信达923亿次。电信运营商借助号码标记、分级处理机制以及高频呼叫识别系统等技术手段,对涉嫌骚扰的号码采取暂停外呼等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营销类电话的泛滥。
然而,部分用户指出,苹果设备的使用体验尚未同步改善。许多iPhone用户仍每天接到多个贷款推销电话,问题在于其系统自带的防骚扰功能难以应对不断变换的虚拟号码或高频换号行为,导致拦截效果有限。这一技术适配上的短板,成为当前治理链条中亟待补强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