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情感营销翻车:预制菜争议后再现昏迷赴宴舆情危机
西贝与罗永浩在预制菜问题上的争议虽已过去,但品牌近期仍持续受到网络舆论的质疑,焦点集中在过往发布的一系列情感类宣传内容上。
近日,有网友翻出账号“品味西贝”此前发布的一则关于“服务之心”的故事,再度引发广泛讨论。该账号曾于2020年发布题为你是我第一时间想见的人的文章,2025年9月被重新关注。文中讲述一位来自杭州的顾客在经历“重度昏迷”并出院后,立即要求家人带她前往西贝餐厅用餐,并在见到服务员时紧握对方双手,含泪表示“还以为见不到你了”。
这一情节迅速引发质疑,不少网友指出其情节设置不符合常理,例如刚从昏迷中恢复、身体尚未稳定的老人,首要应是居家休养或继续康复,而非第一时间外出就餐,且情绪和行为也显得过于戏剧化。
进一步梳理发现,此类极具情感渲染力的故事并非个例。近年来,“品味西贝”陆续推出多篇类似叙述,包括七岁儿童因未能吃到西贝饭菜而痛哭;北京一位老人声称愿用房产换取一碗羊汤;未满周岁的婴儿被描述为“主动点名”要吃西贝;以及此次“昏迷后急赴西贝”的事件。
这些内容在传播过程中逐渐积累争议,公众普遍认为其情节夸张,缺乏真实性,过度依赖煽情手法进行品牌营销。此次风波反映出部分餐饮企业在品牌宣传中,试图通过制造情感共鸣来强化用户连接,但一旦内容脱离现实逻辑,反而容易引发信任反噬,最终演变为一场由叙事失度引发的舆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