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社会

西湖现仿生鲨鱼实为智能机器鱼,兼具搜救与生态监测功能

人阅读 2025-09-30 20:46:25业界资讯

西湖景区近日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居民”——多条外形酷似的“仿生鲨鱼”悄然出现在湖面之下。实际上,这些引发关注的“鲨鱼”并非真实生物,而是一种专为水下任务设计的仿生机器鱼,由景区公安部门与科研机构共同研发,并于2025年国庆假期前夕在核心水域启动试点运行。

尽管外观被误认为鲨鱼,但该设备的真实原型是西湖中常见的鲤鱼。整机长约60至70厘米,采用深灰色硅胶材质覆盖,表面纹理接近真实鱼类皮肤,整体重量仅为4到5公斤,便于单人携带与操作。其身体呈流线型设计,头部集成两个高分辨率水下摄像头,充当机器鱼的“视觉系统”;中部为密封舱结构,内置电源及控制模块;尾部则使用柔性材料制造,通过1至5赫兹的摆动频率模拟真实鱼类游动方式,最高推进速度可达每秒0.3米,在浅水区域行动时几乎不产生明显水流扰动。

该机器鱼配备惯性导航系统与航迹推算技术,定位精度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即便在能见度较低的浑浊水域,也能依靠视觉识别和金属探测功能,准确发现沉入水底的手机、钱包等常见物品,并可对陷入淤泥的小型目标进行定位。当游客发生落水物品求助时,执法人员将设备投入指定区域,通过遥控装置划定搜索范围。若目标位于浅水区,机器鱼可利用内置打捞杆实施精准抓取;如处于深水或复杂环境,则配合船只协同作业完成任务。

除搜寻打捞功能外,这款仿生鱼还承担多项生态监测职责。其内部搭载多种传感器,可持续采集水温、pH值等水质参数,一旦检测到异常波动,例如酸碱度超出正常区间,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并为后续污染追踪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高清摄像头可记录水下动植物影像,辅助开展外来物种排查,如识别巴西龟等非本地生物,并参与湖泊生态系统种群调查。在接近水鸟栖息地带时,设备会自动降低游动速度,减少对野生生物的干扰,体现生态保护考量。

目前,该设备已在重点水域投入应用,兼顾公共安全环境监测双重需求,成为智慧景区管理的新尝试。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