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实施:强化电动自行车防篡改与安全性能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已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对电池组、控制器和限速器等关键部件的防篡改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根据此前相关报道,部分电动自行车由于电机性能预留较大,存在被非法改装的风险。一些用户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更长的续航,擅自更换电池或拆除限速装置,造成车速远超国家标准。为此,新国标对整车系统进行了优化,强化了电池组与控制器之间的匹配机制,确保一旦两者不匹配,整车将无法启动。
国家轻型电动车质检中心的检验员表示,新标准对电池电压的识别能力进行了限定。例如,一辆标称电压为48V的电动自行车,只能使用匹配的48V铅酸电池。若更换为60V电池,系统将识别为异常,车辆无法运行。这一措施有效防止了用户私自提升电压的行为,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此外,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也作出明确限制,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5公里,一旦超速,电机将自动切断动力输出,避免因车速过快引发安全事故。
近年来,多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与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异常发热有关。部分用户未能及时发现电池问题,导致火灾发生。为此,新标准增加了动态安全监测与定位功能,特别是针对城市物流和商业租赁等运营车辆,要求必须安装北斗定位模块,普通家用电动自行车则可选装。
新国标还规定电动自行车需加装通信模块,将车辆运行状态信息上传至管理平台或企业系统。当平台检测到异常时,可第一时间通知用户和运营方,及时处理潜在风险,提升整体使用安全性。这一功能在运营类车辆中尤为重要,有助于实现更高效的管理与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