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调整Microsoft Store更新机制,限制手动控制引争议
微软近期对Microsoft Store应用商店进行了重要调整,改变了用户管理应用更新的方式。
此前,用户可以选择关闭自动更新,并在需要时手动更新应用。但在此次更新后,用户不再具备手动更新的选项,仅能通过设置暂停更新,且暂停时间有明确限制,分别为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或最多五周。这意味着,用户无法永久阻止更新,只能在有限时间内延后更新操作。
在暂停更新时,系统会要求用户指定一个恢复自动更新的时间点。一旦时间到达,系统将自动重新启用更新功能,并在用户未明确知情的情况下完成所有应用的更新操作。
这种做法并非首次出现。此前,Windows 10和Windows 11系统已采用类似的更新机制,即允许用户暂时延迟系统更新,但最终仍会自动完成下载与安装。微软表示,这种设计主要是出于系统安全性的考虑。
这一策略在微软最新的公告中也有所体现。该公司计划在Windows 11 24H2版本中预装更新后的应用,以确保用户在初次安装系统时不会使用旧版本应用,从而提升整体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尽管如此,用户仍可以选择不在Microsoft Store中安装应用。此外,即将发布的Windows 11 25H2版本预计将增强用户对内置应用(包括应用商店)的控制能力,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对更新策略的不满情绪。
此次更新机制的调整已引起广泛讨论,用户对于微软在安全与使用便利性之间的取舍存在不同看法。未来微软是否会根据反馈调整其更新策略,仍需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