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补贴战白热化,商家倒贴钱经营成常态
近日,外卖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平台纷纷加码投入,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折扣力度之大,甚至超过了早期市场推广阶段。
尽管消费者从中获得了一定的实惠,但对许多餐饮商家而言,这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不少经营者表示,虽然订单数量明显增加,但实际利润却大幅缩水,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以一家位于湖北核心商圈的茶饮店为例,一单售价19.4元的外卖,扣除平台各类费用后,收入几乎与成本持平。另一家粤菜馆在6月份共完成4158单外卖,营业额超过16万元,但扣除平台佣金、补贴、配送费以及人工、房租、食材等各项成本后,最终利润为-10340.47元。还有一家早餐店日均外卖订单接近1000单,利润却非常微薄,甚至没有盈利。
店主坦言:“以前做传统餐饮,一家店的月收入可以轻松过万。现在如果不做外卖,客源就会被别人抢走,根本无法生存。”
调查显示,目前平台推出的优惠机制要求商家和平台共同承担补贴成本。然而在部分活动中,由于优惠叠加,导致订单成本远高于实际收入,出现商家“倒贴钱”出货的现象。
即便如此,为了维持在平台上的曝光度和订单量,大多数商家仍然不得不参与各类补贴活动。
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的外卖竞争本质是资本推动下的“烧钱换市场”模式,呈现出典型的“内卷式”博弈特征,这种靠投入换取市场份额的方式,长期来看并不可持续。
如果平台通过提高佣金比例、降低商品价格等方式将成本压力转嫁给商家和配送人员,不仅会造成行业竞争的进一步恶化,也可能对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带来负面影响,埋下长期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