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推新规整治套餐乱象
近日,不少用户反映电话套餐种类繁多、难以选择,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新业务。针对此类问题,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相继推出改进措施,聚焦消费透明化与套餐简化,切实提升用户体验。
中国移动公布十项服务承诺,明确要求所有业务订购必须获得用户主动确认,办理完成后即时发送短信通知,确保用户知情。对于无合约限制的套餐变更需求,承诺在48小时内完成处理。同时,为回应用户关切,新增境外来电与短信自主屏蔽功能,增强使用安全感。
中国电信推出九项规范举措,强调任何业务开通前须征得用户明确同意,杜绝强制或默认开通现象。全面梳理退订流程,确保操作便捷、响应及时。此外,未在官方渠道公示的套餐产品一律不得对外销售,从源头保障用户选择权。
中国联通则着力精简现有资费方案,大幅压缩套餐数量,做到分类清晰、内容明了,便于用户比较和选择。业务协议中的核心条款将通过显著方式呈现,帮助用户快速识别关键信息,避免因条款隐蔽引发误解。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于今年4月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明白办、放心用”专项行动,督促基础电信企业完善服务全流程管理机制,强化事前告知、事中确认与事后提醒环节,推动行业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该行动要求各企业在官网及手机应用内设置专门区域集中展示所有面向公众销售的资费方案,未公示的不得上线。资费说明应要素完整、表述简洁,不得使用模糊语言或隐藏限制条件。对易引发争议的内容要及时优化或清理,确保用户看得懂、选得准。
营销宣传方面,必须真实准确,禁止夸大优惠、隐瞒重要条款或诱导消费。网络渠道推广须标明电子标识,代理商不得超范围经营或擅自篡改宣传内容。企业还需加强对合作方的日常监管,防范违规行为。
业务办理完毕后,应及时发送包含服务名称、生效时间、费用标准等关键信息的确认短信,并按月主动推送账单,让用户消费清楚、使用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