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荣:无创脑机接口或是未来方向
在近日举行的一场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就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当前行业内对侵入式和介入式脑机接口的过度关注可能偏离了更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无创脑机接口。
目前,美国在脑机接口领域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需要开颅植入电极的侵入式方法,以Neuralink为代表;另一种是通过血管将设备送入脑部的介入式技术,由某公司推进。然而,郑海荣指出,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显著局限性,尤其是侵入式技术对人体有较大风险。
他直言:“有些做法其实并不先进,比如必须打开颅骨放进芯片的方式。”在他看来,人类大脑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结构复杂且高度敏感。一旦引入外来物质,不仅面临生物兼容性的难题,还可能导致信号传导失效,设备在体内运行一段时间后便失去效果。
基于这一认识,郑海荣带领的研究团队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技术路径——无需手术、不破坏颅骨的无创脑机接口。该技术通过超声波、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非接触手段,实现对外部读取甚至调控大脑神经活动的目标。
在活动现场,郑海荣还介绍了自己主持的一个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运用超声波实现了对老鼠记忆和行为的精确干预。这一成果为未来开发更加安全、高效的人机交互方式提供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