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tech V2崩盘?还能抄底吗?
深入探讨 friend.tech V2:是新生还是终结?
还记得那个风靡一时的 friend.tech(FT)吗?它曾是 SocialFi 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创下了惊人的收入纪录,第一个月就带来了超过 200 万美元的收入和 3300 多万美元的净流入。这在 Web3 去中心化应用(dApp)中,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成功。
推广币安交易所
新用户注册充值交易,享空投奖励 首次交易比特币享7天价格保护 立即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官方应用,开启交易之旅 全球领先交易平台 安全可信赖 500 交易对 99.9% 稳定性 投资需谨慎 | 广告本以为,随着 V2 版本和平台代币 $FRIEND 的推出,FT 会迎来又一个里程碑,引入更多重大变化来增强协议的可持续性和吸引力。没想到,这次发布却引发了轩然大波,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这是否会是它的终点。
之前大家对 V2 褒贬不一,有期待也有担忧,但这次的实际表现,确实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在这篇文章里,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friend.tech V2 到底带来了什么新变化,它的 $FRIEND 代币表现如何,以及它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商业模式到底能不能走得长远?
要搞清楚这些,我们得先回顾一下 friend.tech V1 时期遇到的那些挑战。
friend.tech V1 的那些事儿
friend.tech V1 刚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它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把那些加密领域的知名人士(KOL)和普通参与者的利益巧妙地绑在了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它成了熊市中用户增长、活动量和收入增长最显著的新项目之一。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高昂的平台费用让这个模式变得不可持续。KOL 和 FT 平台赚得盆满钵满,可怜的散户们却每天都在亏损。你想想看,买卖 key 都有 10% 的手续费,这意味着你必须以至少高出 20% 的价格卖出才能回本甚至盈利。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只有在市场极度狂热、资金源源不断涌入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
这也是为什么你会看到下面这张图里,平台活动和资金流入量会呈现出剧烈波动的原因。
所以,高昂的费用最终成了很多人入场的拦路虎,V1 让不少人吃尽了苦头。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 V1 在短短半年内取得的成就,这在很多协议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很难达到:
它创造了大约 1300 万美元的平台费用:
交易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1.3 亿美元(这可能是 SocialFi dApp 实现的最高交易量):
更让人欣慰的是,它还向用户分发了大约 600 万美元的收益:
friend.tech V2 登场:混乱与期待
终于,在 2024 年 3 月 3 日星期五,大家翘首以盼的 friend.tech V2 版本正式上线了。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可以领取那传说中的 $FRIEND 代币了。
然而,这次发布却让人大失所望,简直可以用“一地鸡毛”来形容。信息极度匮乏,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你想想看,FT 官方在 Twitter 上就发了这么一条公告,再无其他。这简直是把用户晾在一边,任由大家猜测和困惑。
结果呢?用户发现自己只能领取空投的 10%(还得关注至少 10 个人),剩下 90% 居然需要加入一个所谓的“俱乐部”才能领取。更离谱的是,这些规则既没有清晰的提示,很多时候就算加入了俱乐部,也根本领不了。这操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Clubs 是什么?
那么,这个所谓的“俱乐部”到底是什么鬼?它是 FT V2 引入的一个核心新功能。
任何人都能创建,被定义为由 key 持有者拥有和管理的“群组空间”。但说实话,它未来具体怎么用,大家心里都没底。
Clubs 的运作方式:
Key 的持有者投票选出俱乐部的主席。
主席管理俱乐部并选择版主。
所有俱乐部 key 的交易都得用 $FRIEND 代币。
每笔俱乐部交易都需要支付 1.5% 的交易费,分配给“农民”和 FT 平台。
通过 Base Scan 合约界面,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就是关于“更换好友”(changeBestFriend)和“更换好友费用”(changeBestFriendfee)的调整。这让我猜测,未来可能允许任何人添加一个“最佳好友”,从而在交易 key 时享受手续费减免甚至免费的福利。
我们还可以大胆猜测,FT 很快会推出推荐费用机制。另外,俱乐部 key 是可以转让的(甚至用户自己的 key 也有可能实现转让?),这都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
就拿那个著名的“搏击俱乐部”(FT#1)来说吧,Racer 居然是它的主席,这直接反映在了 key 的价格中。
但奇怪的是,Racer 本人并没有创建这个俱乐部。这不禁让人思考,这种主席的任命机制到底是如何运作的,背后有没有什么潜在的风险?
创建俱乐部时,用户可以选择:
名称
描述
价格曲线(标准或独家)
购买多少个 key
不过话说回来,以上大部分都只是我们根据现有信息做的猜测,FT 官方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公布,希望他们能尽快给出更明确的解释。
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提醒:任何人都可以把俱乐部共享权限转让给别人,并任命他们为主席。所以,如果你看到某个名人被提名为某个俱乐部的主席,一定要擦亮眼睛,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就像我今天早上,随手建了个俱乐部,然后就把 Racer 邀请进来了!
还有一点,俱乐部可以有同名的情况,所以务必核对俱乐部的 FT#,确保你买的是正确的那个。
除了这些,Web 应用的首页也变了,现在能看到“农场”(LP)、空投领取和奖励这些新元素。
目前来看,用户能做的也就只有领取空投、创建俱乐部、买卖代币,以及把代币投入“农场”赚取奖励。keys 的作用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它们的功能也没有得到扩展。之前大家期待的那些能改变平台方向的社交媒体元素,似乎也都没影儿了,或者说根本不尽如人意。
谁知道呢,这到底是最终版本,还是很快会有新的更新?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很多人对 $FRIEND 代币的价格抱有更高的期望。再加上 key 缺乏新的使用场景,这可能直接决定了这次空投到底值不值得,以及大家会不会一股脑儿地把手里的 $FRIEND 卖掉。
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让我很难想象这种模式能否长期持续并取得成功,尤其是在当前的设计下。另外,我发现链上操作和 FT 界面上显示之间存在大约 3-4 小时的延迟,这体验也确实让人抓狂。
friend.tech 模式的可持续性之问
那么,friend.tech 这种模式到底能不能持续下去呢?一开始,当这个应用风头正劲的时候,很多人对它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但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可随着热度逐渐消退,这些质疑的声音又开始甚嚣尘上。
V2 版本似乎想摆脱 V1 过于依赖头部影响者的模式,试图让协议变得更独立、更可持续。这不难理解,毕竟过度依赖少数人,就是一个巨大的单点故障。
一个社交网络的价值,最终还是取决于它的用户。如果那些大 V 们(比如 Hsaka 或 Ansem)很少上线,更别提分享什么独家信息了,那他们的 key 还有什么价值呢?
这可能就是团队最近转向更“社区化”(或者说,更“投机者友好”)方法的核心原因吧。
但这里就引出了 friend.tech 的一个核心难题:他们怎么才能确保用户有足够的动力留下来,而不是转投 Twitter、Farcaster、Lens 等其他平台?
尽管代币发布后掀起了一波小高潮,但 friend.tech 并没有像前两波那样吸引到同样的关注度。很多人曾猜测,随着 $FRIEND 的推出,协议会迎来新的春天。可现实是,目前的各项指标远低于预期。
这会不会又是一个典型的“利好出尽是利空”案例呢?还是说,这个期待已久的 V2 版本,真的能把 friend.tech 变成一个领先的社交应用,吸引更多的新用户?
从目前来看,FT V2 版本似乎还缺少一些关键功能,有些甚至在之前的应用中就已经移除了。所以,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这可能还不是 FT 2 的最终版本,后续可能还会有更新。
最后,我想留给大家一个思考:friend.tech 在经历了 8 个月的疯狂投入、资源堆砌和铺天盖地的炒作之后,难道就只拿出了这些东西吗?又或者,这其实是团队的又一个高超策略,先收集负面反馈,然后快速迭代,最终发布一个真正完善的版本?从目前的情况看,后者似乎更像是事实,但无论如何,Friend.Tech V2 的现状确实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