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在比特币ETF文件中首次警告量子计算威胁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在其iShares比特币信托基金(IBIT)的最新文件中,新增了一项关于量子计算可能对加密货币安全构成威胁的警告。据披露,贝莱德认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超强量子计算机可能会破解比特币的核心安全算法,从而危及整个网络的安全。
量子计算成为潜在威胁之一
根据5月9日提交的监管备案文件,贝莱德明确将“量子计算”列为比特币ETF的潜在风险之一。该信托基金管理着约640亿美元的净资产,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现货比特币基金。贝莱德表示,如果量子处理器在未来变得足够强大,它们可能解密私钥,进而危及用户钱包的安全性。
资料来源: 贝莱德 SEC IBIT 备案。
量子技术进展引发加密社区担忧
去年12月,谷歌发布的Willow芯片引发了市场对量子计算能力的关注。这款芯片被认为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传统超级计算机需要花费数十亿年才能解决的任务。与此同时,微软推出的Majorana 1芯片也进一步推动了量子技术的发展。这些进展让加密社区开始警觉。
理论上,运行Shor算法的量子设备能够破解比特币椭圆曲线签名背后的数学难题。然而,当前量子计算技术仍处于“NISQ”(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时代,实际攻击至少还需数年时间。
BTC 当前交易价为 103,747 美元。图表: 交易视图丢失比特币的潜在重获可能性
Tether首席执行官Paolo Ardoino在今年2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指出,一旦量子黑客成功破解旧私钥,他们或许可以找回那些被普遍认为已经永久丢失的约370万枚比特币。
不过,Ardoino强调,量子计算机要破解256位加密机制仍需很长时间,短期内不会发生此类事件。加密货币分析师Willy Woo补充道,无论是谷歌、政府机构还是初创企业,谁能率先利用这一技术获取休眠资产尚不得而知。但据估计,若这些密钥变得脆弱,价值高达350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可能会刺激新的量子技术研发。
图片:量子内幕
比特币ETF资金流入创新高
尽管存在对未来技术威胁的担忧,比特币ETF的资金流入量却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推出以来,这些基金的净流入已超过410亿美元。5月8日,每周ETF流入量突破了400亿美元的历史高点。
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Eric Balchunas表示,“历史净流量是最难增长的指标”,但即便近期市场波动,ETF依然实现了新高。这表明投资者更关注短期价格走势,而非遥远的技术威胁。
未来几个月,加密货币开发者和标准组织将加速开发“后量子”签名方案。如果计划顺利实施,比特币网络可能在任何真实威胁出现之前就采用抗量子算法。目前的市场表现显示,主流买家仍未因下一代计算能力而感到恐慌。
精选图片来自 Getty Images,图表来自 Trading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