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业界新闻

看完iPhone Air 我劝你等国产

人阅读 2025-09-10 19:46:50苹果

从2020年的iPhone 12系列进入四机时代以来,标准版、Pro、Pro Max的位置都很稳固,但系列中的“第四人”却总是在摇摆,mini坚持了两代,Plus亮相了三代,而在刚刚发布的iPhone 17系列中,苹果又一次变卦了。

这次拿出的是一款超薄机型iPhone Air,5.6毫米的厚度,似乎让人梦回2014,那个国产手机拼命卷超薄机身的年代。那么这位“神奇第四人”能坐稳自己的位置吗?苹果又为什么要搞“复古”,复活超薄手机呢?咱们来分析一下。

把Pro做薄,而不是替代Plus

在讨论产品哲学之前,咱们还是先来看看iPhone Air的各方面规格。首先可以确定的是,iPhone Air和此前的Plus机型绝非简单的替换,iPhone Air本身的定位更像是旗舰,例如在SoC的选择上,iPhone Air使用的并非标准版的A19,而是和Pro系列一致的A19 Pro,虽然少了一颗GPU核心,但这更像是为了散热做出的妥协,而非简单的阉割。

设计绝对是iPhone Air的重中之重,在Pro系列退回到铝合金的同时,iPhone Air依然坚持使用钛金属中框,兼具高强度与轻盈质感,同时提升了整机的耐用性和手感。前后均覆盖超瓷晶面板,进一步增强了抗摔和抗刮擦能力。

在屏幕尺寸上,iPhone Air也并未彻底偏向小屏,而是选择了适中的6.5英寸,支持120Hz 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和AOD熄屏显示功能,最低可降至1Hz以优化功耗,峰值亮度高达3000尼特。

影像是iPhone Air最大的短板,4800万像素融合式主摄虽然与整个17系列看齐,但作为“独苗”,在超广角、长焦等方面的拍摄上难免力不从心。

eSIM算是本次发布会的一大惊喜,iPhone Air并未因为仅支持eSIM而错过国内首发,相信各家运营商也会快速跟进。同时,该机搭载苹果自研的C1X调制解调器,支持更快、更稳定的蜂窝网络连接。此外,内置N1芯片,全面支持Wi-Fi 7、蓝牙6.0以及Thread网络协议,提升多设备互联体验。

续航方面,相信在看过iPhone Air的机身厚度之后,大家也不会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期待。但苹果这次提供了全新的MagSafe外挂电池,相比前代产品大幅减薄,算是让“尿袋”轻巧了不少。

总体来看,iPhone Air的定位介于标准版与Pro之间,苹果将能堆的料基本都堆上了,但超薄设计带来的妥协仍然十分明显,需要用户好好掂量一下。

小屏是伪需求,但轻薄不是

回顾 iPhone 的产品线,mini 系列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iPhone 12 mini 刚一亮相时,网上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很多人把它视为“小屏党的胜利”。可等到真机到手之后,市场反应却完全不同。销量持续低迷,iPhone 13 mini 甚至成了“明日黄花”。

和 mini 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的三星 Galaxy S25 Edge。它的定位和 Ultra 相比,少了大电池和顶级影像,看似妥协,但实际用户评价却远比想象中要好。并且最重要的是,大家的评价都离不开一个字——“轻”。

这似乎证明了一件事情,大家对于手机的期望都错了,也许我们想要根本不是小,而是轻,而之所以说出来会变成轻薄,只是因为两者总是如影随形。

在去年的小屏旗舰浪潮中,我也将几款小屏产品当做主力机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说实话,这也让我对小屏机彻底祛魅了,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刷网页、刷视频、甚至是基础的打字,只要手机还是消费内容的工具,屏幕就肯定是越大越好。而小屏手机唯一让我怀念的,也就是轻轻巧巧的手感了。

所以 iPhone Air 与 mini 的差别就在于此。mini 试图用小屏幕换取轻便,但牺牲了使用体验;而 Air 则在保持大屏的前提下,把重量压到极限。它绕过了 mini 的死胡同,让人既能享受沉浸的屏幕,又能拥有轻盈的手感。对很多用户来说,这才是理想的“第二主力机”形态。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对“轻”的追求并不是一小撮人的执念,而是整个市场的潜在需求。看看评论区的风向就知道了。几年前大家还在说“重点没关系,电池大最重要”;如今却变成了“模组太厚不好看”“手机太压手”。市场的共识正在发生微妙转变,而 iPhone Air,正是踩在这个转折点上。

苹果搭了台,国产厂商会来唱戏吗?

当然,iPhone Air并不是完美的解答。它的轻薄必然要付出代价。电池容量小,续航焦虑几乎不可避免;影像模组受限,难以满足拍照发烧友;散热空间缩水,长时间高负载下性能可能会被压制。这些缺陷决定了 Air 无法成为大众的“唯一手机”,它更像是一款为特定人群准备的产品。

但正是因为 Air 的出现,才让整个行业重新看到了“超轻薄”这个细分市场的价值。过去几年,国产厂商在直板机领域鲜少触碰这一方向,大多数选择堆料路线:越来越大的电池、大底多摄,重量也随之水涨船高。真正尝试轻薄的多是中端机,用减配和塑料机身换取轻量化,定位并不高端。

然而如果把目光转向折叠屏,就会发现国产厂商其实早已在“轻薄”上暗自角力。华为、荣耀、OPPO、vivo,各家折叠屏都在宣传“比上代更轻薄”。厂商们深知,折叠机要想普及,重量和厚度必须降下来,否则用户根本无法接受日常使用。

这些在折叠屏上积累的技术——刀片电池、超薄铰链、轻量化材质,完全可以反哺到直板机市场。一旦国产厂商决定进入超轻薄直板机的赛道,它们可能会比苹果走得更彻底。比如采用硅碳负极电池提升能量密度,或用自研影像算法弥补小模组的不足,这些都是国产厂商擅长的“组合拳”。

因此,iPhone Air 虽然是开路先锋,但它不会是独角戏。国产厂商迟早会跟进,甚至可能在体验上实现“弯道超车”。想象一下,如果有一款重量160克以内、但依然配备5000mAh电池、全功能三摄的国产旗舰,会不会比iPhone Air更有吸引力?答案不言自明。

写在最后

iPhone Air 的出现,似乎证明了苹果还是拥有能够洞察用户真正需求的魔力。纵然这款手机本身在配置上并不算完美,单摄、小电池等一系列配置上的缺憾,肯定会让它的使用体验打折扣,7999元的起售价也算不上亲民。但它注定会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另一种可能性:旗舰机也可以不沉重。

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超轻薄直板机不会取代主流旗舰,但它会成为一个稳定的分支,为那些对“轻”有执念的用户提供选择。而当国产厂商加入战局后,这个细分市场也许会比我们想象的更活跃。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