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机大爆发!从卷参数到卷需求,行业终于“返璞归真”了
中端机,开始有新变化了
手机厂商们开始重新思考中端机的发展路线了。
据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得益于“国补”政策加持,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其中中端市场是受益最多的价位段,消费者更热衷于购买这个价位性价比的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受制于大环境跟消费者心态转变,中端机又变成市场销量宠儿,这也倒逼手机厂商开始重新审视中端机。
中端机,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
中端机的发展,大致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追求极致性能,处理器肯定要是同价位里最强的,其他的东西可以稍微放放,这样才能体现出优势。
像Redmi、荣耀、iQOO、真我realme等品牌都是靠主攻中端机市场起家。彼此智能手机市场还是蓝海,各家厂商可以通过机海策略来赢得增长,之后才慢慢细分出多个系列来丰富产品线。
只不过这个阶段的中端机受制于成本、技术等因素,除了性能强劲之外,其他方面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比再低机位的千元机好,但与旗舰机对比,又能感觉出差距还是很大。
图片来源:雷科技
第二阶段则是开始承接旗舰手机下放的东西、如拍照算法、机身设计等,这个阶段的中端机开始走上大而全的路子,甚至还开辟出“次旗舰”的新分支,用上的是旗舰处理器,其他部分的用料也是可圈可点,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不敢说完全媲美旗舰机,但至少也有同期旗舰机七八成的功力。
也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中端机也开始“卷”起来了,不仅要面对友商产品的竞争,有时还要跟自家其他系列的产品争夺用户,特别是当智能手机市场从增量状态进入存量状态之后,各家厂商在中端机上就是各显神通。
图片来源:雷科技
第三阶段则是现今,在增长红利基本到头的背景下,手机厂商开始转变思路,大而全不再是中端机的首要追求,能够将用户的需求进行细化,精准解决用户某一点具体需求,才是现今手机厂商考虑的事情。
数据会说话,真我realme高管徐起就曾表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大约有10亿用户,其中有5亿用户使用的都是中端价位段的手机,占据了50%。
这么庞大的市场,对于各个手机厂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高端手机虽然有高利润与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好处,但中端手机才是手机厂商的基本盘,抓住了这一波用户,就是抓住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大动脉,所以中端机才是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
中端机的“变”与“不变”
旗舰机之所以为旗舰,那是因为性能、拍照、品控等全方面都是顶级表现,成本高,堆料到了一定高度,自然就没有短板,还有品牌影响力加持,消费者乐意为品牌故事买单。
但中端机没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套用网友一句话,“我都买中端机,哪在乎什么品牌,肯定是挑我最想要的功能来选,哪个手机能满足我的需求,那我就选哪个”。
从今年各家厂商发布的中端机也不难看出端倪:
荣耀推出了新品荣耀GT Pro,主攻电竞赛道,性能、续航、护眼全方面升级,瞄准的就是大学生、刚入职场不久的这一波人。
真我发布了新品真我GT7,主打高性能+大电池,这一波延续了真我的一贯策略;一加则另辟蹊径,将小屏带回了中端机市场,一加13T算是近些年来比较奇特的小屏性能旗舰。
图片来源:一加官网
Redmi则是用一款电池“超大杯”的Redmi Turbo 4 Pro引爆市场,7550mAh巨无霸电池让这部新机备受关注,此外还有新机双环灯带、金属中框等设计,全方面向旗舰对齐。
图片来源:Redmi官微
看出来变化了没有?以前追求的是“水桶机”,各家厂商都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弄出来一个六边形战士;现在手机厂商追求的是长板效应——在产品基本没什么短板,或是短板已经补全得差不多的时候,就需要专注于挖掘自己的长板,在这个基础上求变,追求差异化就是一个新的开发方向。
但不管怎么变,中端机坚持的依旧是性价比这个基本路线,这也是中端机与生俱来的特征。这个价位段的用户群其实无所谓什么品牌忠诚度,核心诉求也就一个,那就是高性价比。同价位里谁家的产品性价比更高,那么消费者自然就会用脚投票。
图片来源:雷科技
只不过在性价比的基础上,各家厂商考虑的方向不一样:荣耀GT Pro补全了上一代产品被诟病的续航,Redmi同样是将重点放在了续航上,一加13T则将目标放在了小屏上,各家有各家的打算。
厂商们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情,受边际效用影响,再怎么堆参数,对用户体验的提升可能没那么明显,精确匹配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反倒更有竞争力。
中端机的专属生态正在成型
产品思路的转变,连带着供应链、软件生态等都要重新调整。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的一加13T走的是小屏旗舰路线,很多器件占比小、没有起量,所以导致成本比较高。即便是如此,一加还是说服了供应商来做小屏旗舰,主要还是看好小屏性能旗舰的未来。
因为手机厂商想做,自然就会带动供应链的变动,而供应链技术的进步,也会反推产品的进化。
图片来源:一加官微
今年Redmi、荣耀等都推出了大容量电池产品,Redmi有“金沙江电池”、荣耀有“青海湖电池”,这些其实都是硅碳电池技术普及之后的产物。
手机内部的空间寸土寸金,摄像头、人脸识别、散热架构等都要占去不小空间,剩下来的空间本来就有限,彼时的石墨电池能量密度也不够大,所以才会导致手机续航能力不强。
图片来源:iFixit
而硅碳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提供长续航的同时还可以带来轻薄手感,自然被各家手机厂商所青睐。因此今年我们才能够看到这么多搭载大容量电池的中端机,也能看到一加13T这种兼顾性能、续航的小屏手机。
而续航的加强,又可以让手机厂商加入一些新优化,像AI已经是各家厂商关注的焦点,像华为、魅族、OPPO、荣耀等手机厂商已经宣布将接入deepseek,通过AI来优化交互,大有借助AI提升用户体验的趋势。
还有一些厂商则想要通过各种联名活动来提高知名度,通过与游戏厂商合作、联名赛事IP等操作增加品牌溢价力,这些都是品牌之间的博弈,最终目的无他,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自己的产品。
总结
从极致追求性能,到针对细分场景进行定制优化,说到底,手机厂商开始更加回归用户需求来做手机。
毕竟这世上不会有完美的手机出现,旗舰机不可能,中端机更不可能,只有不断根据用户需求、技术突破来改进产品,跳出唯参数论的观点,回归解决用户痛点的角度来设计产品,手机厂商才能在中端机期间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来源:雷科技
本文图片来自:123RF 正版图库 来源:雷科技
原文标题 : 中端机大爆发!从卷参数到卷需求,行业终于“返璞归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