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 > 智能交通

国资车企智能化突围战:华为鸿蒙如何成为“技术外脑”?

人阅读 2025-08-27 17:54:11AI

  【科技】当德系豪华车徽章与中国科技基因交融,当国资巨头的生产线接入鸿蒙神经中枢,当售价20万元的汽车装上百万级智驾系统——华为正以"技术赋能者"的姿态重构产业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顶流。


  华为以十年累计投入超千亿的全栈技术生态为基座,正从三个维度重构产业逻辑:技术标准定义权(德系豪华阵营集体转向)、产业链价值分配(国资车企借力技术外脑)、市场格局洗牌(“界”系家族覆盖全价格带)。

  这场由ICT企业主导的汽车产业跃迁,其颠覆性不仅在于电动化替代燃油机,更在于用软件定义打破百年等级秩序。

  对此,推出最新专题报道,聚焦华为如何通过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与鸿蒙生态,在传统燃油车阵营与新兴造车势力之间架起技术桥梁。本文将讨论的话题是:华为成为国资车企的“技术外脑”。

  2025年8月,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一汽红旗正式宣布牵手华为,将于明年推出搭载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车型。这并非简单的供应商合作,而是标志着华为历时六年构建的智能汽车技术生态,终于集齐了最后一块,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央国企拼图。


  随着一汽红旗正式与华为合作,国内六大汽车集团——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全部进入“华流”时代。

国资车企为什么选择华为

  六大国资车企为何纷纷选择与华为合作?因为自2020年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以来,华为便坚持“全栈全场景”打法,形成了四项对手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通过全栈自研,华为打通了“芯片-传感器-算法-云端”任督二脉。

  硬件上,华为自研昇腾AI芯片、MDC计算平台、激光雷达、毫米波/摄像头模组等配置,实现“硬件-软件-算法”同步迭代。软件方面,最新乾崑智驾ADS 4.0采用首创WEWA“世界引擎 世界行为模型”端到端架构,端到端时延降低50%,重刹率下降30%,平顺性提升50%。


  华为的乾崑智驾已在云端世界引擎进行了6亿公里的高速L3仿真与验证,为高速L3量产商用做好准备。

  而国资车企,如中国一汽等,在与华为开展合作之前,其智能化转型普遍面临多重现实困境,核心问题集中在技术研发缓慢、品牌高端化受阻、市场销量乏力以及持续盈利压力等方面。

  在技术研发方面,尽管国资车企长期投入L2 级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技术,但受传统体制与研发模式所限,技术实际落地速度明显滞后于科技公司及造车新势力。以一汽红旗自研的“司南智驾系统”为例,其仅实现基础L2 级别功能,与华为、小鹏等企业已广泛落地的城区智能驾驶相比存在显著代际差距。北汽极狐虽较早与华为以HI模式合作推出阿尔法S HI版车型,却因自身软件整合能力薄弱导致产品交付延迟一年,最终市场反响冷淡。

  持续的智能化投入还带来了巨大的盈利压力,部分企业陷入严重亏损。北汽蓝谷作为极狐品牌的母公司,五年累计亏损超过270亿元,与华为合作的HI模式也未能扭转局面;广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8亿至26亿元,不得不通过裁撤产能、架构重组等方式应对危机。

华为技术赋能的转型成效

  在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后,多家国资企业的车型成为了爆款,深刻诠释了什么叫“药到病除”。其中,东风旗下的岚图FREE 在8月的第二周(8月11日至8月17日),单周销量达1190台,稳居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混动SUV销量榜第二位。将时间范围扩大至两周(8月4日至8月17日),其累计销量更是攀升至2210台,成功摘得“双周30万以内华系车型销量冠军”的桂冠。


岚图FREE

  岚图FREE 的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系统及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同时继承了岚图品牌百万级车型的驾控基因。凭借21.99万至24.99万元的亲民价格,岚图FREE 实现了高阶智能、百万级驾控体验以及满配舒适性的全面普及,重新定义了中大型新能源家用SUV的价值标准。

  长安汽车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阿维塔品牌,则通过“轻资产模式”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开辟新局。2025年上半年,阿维塔销量同比激增超100%,5月单月交付量创历史新高,连续4个月突破万辆大关。旗舰车型阿维塔11在泰国市场售价突破150万元,海外销量同比猛增531%,稳居当地高端电动车榜首。


阿维塔汽车

  这一成绩得益于三方资源深度整合:华为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与鸿蒙车机系统,宁德时代保障动力电池供应,长安汽车则负责整车制造与渠道拓展。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透露,新成立的央企平台将推动产业链协同,2025年底前完成55家海外渠道布局,目标2030年海外销量占比达50%。

国资车企转型后的影响

  不只是市场表现显著改善,国内六大汽车集团与华为合作后,还在多个层面产生影响。

  市场层面,华为方案覆盖90%以上自主乘用车销量基本盘,形成“规模-数据-迭代”正循环,对手难以复制。央国企采用同一套技术底座,使得行业标准呼之欲出,后续法规、保险、基建将围绕这一生态展开。

  供应链层面,激光雷达、MDC、鸿蒙座舱等核心部件年需求瞬间放大3-5倍,带动国产芯片、传感器、软件工具链全面降本。这种规模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华为技术生态的成本优势。


  国际层面,六大集团出口体量占中国品牌60%,华为技术随整车出海,成为“中国智造”的全球名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与华为合作前,国资车企的智能化转型困境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是传统制造体系与数字化时代不相适应的集中体现。技术迭代缓慢、品牌向上受阻、组织机制僵化以及巨额亏损压力,共同构成了它们寻求与华为这类科技巨头合作的核心动因,以期获得转型的关键加速器。

  六大国资车企集体与华为合作,不仅说明华为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受到行业以及消费市场的认可,也间接说明了国资车企想要完成智能化转型,依靠华为等科技企业的背书成为重要条件。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