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企业要闻

LoRaWAN 生态笔记|第三篇: AI 赋能 LoRaWAN,Seeed 带来更多可能

人阅读 2025-09-23 10:30:02

在今年的 IOTE 深圳展 LoRaWAN 论坛上,Seeed Studio(矽递科技)合伙人蒋宇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他不仅介绍了 LoRaWAN 与边缘 AI 结合的最新探索,更展示了在野生大熊猫保护基地的真实落地案例,让与会者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 AI 与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结合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Seeed 的定位与生态:

Seeed 是一家面向全球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的硬件平台企业:

专注于Edge AI 与 IoT

提供传感器网络与边缘计算系列解决方案;

覆盖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零售等行业;

拥有 50 万 开发者、覆盖150 国家、200 渠道合作伙伴。

作为 “AI 硬件合作伙伴”,Seeed 的使命就是:让 AI IoT 更容易落地

案例一:大熊猫保护中的 LoRaWAN AI

在四川的野生大熊猫保护基地,研究人员面临几个典型难题:

没有常电,设备只能依赖电池;

光照不足,太阳能利用受限;

没有蜂窝网络覆盖,无法依赖 4G/5G;

需要超过 90% 的识别准确率,但 AI 模型训练门槛高。

Seeed 的解决方案是:

部署SenseCAP AI Vision 摄像头,在边缘端直接进行目标识别;

通过LoRaWAN 网络将识别结果回传(直线距离超过 5 公里);

在深圳的研究团队手机上,实时收到“识别到大熊猫”的提示;

附近的红外相机拍下清晰画面,用于交叉验证。

然而,AI 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并非一帆风顺。一个关键挑战就是训练数据与真实场景之间的巨大差异

在实验室里,我们常常用动物园或网络上公开的大熊猫照片来训练模型,这些图片通常光照充足、构图规整、主体清晰。但在野外,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却截然不同:

光线条件多变:阴天、夜晚、雨雪天气都会影响图像质量;

角度与遮挡:野生熊猫可能被树枝、草丛部分遮挡,导致识别难度大幅上升;

摄像头差异:不同型号和参数设置下,图像分辨率与色彩表现存在明显差别;

姿态复杂:野生动物动作自然、不受控制,与训练集中的标准姿态差距巨大。

这些差异会直接导致模型在真实环境中的准确率下降。为了弥补这一差距,研究人员往往需要采集大量野外样本进行再训练,而这会显著增加成本和时间。同时,由于数据采集涉及保护区的敏感信息,部分影像无法外传共享,进一步提高了模型优化的难度。

正因如此,Seeed在第一次方案落地中作出了巨大的投入,派遣大量人员到达现场配合当地管理者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才勉强达到准确率的要求。

这一案例证明了:即便在偏远、无电、无网的极端环境下,AI LoRaWAN 依然可以稳定运行。但是项目AI训练存在数据获取困难,与项目本身耦合高等缺陷。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必须将训练的门槛降低,以赋能终端客户进行训练,才能真正实现AI的场景落地。

这个经验,促使他们着手开发了低门槛的AI训练工具-Sensecraft AI.这个平台不仅提供数十个预训练好的常见模型,还提供了基于网页端的训练工具,只需要插上usb,客户就可以0基础地完成从收集数据到训练到部署模型到边缘的全过程。耗时数分钟,你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模型,从而将摄像头变成一个你所独有的传感器。

通过这个工具,他们开始赋能终端客户去训练自己的模型并实现落地:

案例二:无人巡检与智慧应用

除了生态保护,Seeed 还在探索更多应用:

工厂设备监测:传感器 AI,提前识别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损失;

城市基础设施:摄像头 边缘计算,减少人工巡检频率;

环境监测:LoRaWAN 保障远距离低功耗回传。

这些场景的共同点:

AI 在本地运行,只传输结果而非全部数据;

LoRaWAN 低功耗广域覆盖,确保在没有运营商网络时仍能联网;

隐私保护,避免原始图像大规模上传。

为什么 LoRaWAN 是最佳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AI 应用意味着大数据、高清视频、云端计算,似乎离 LoRaWAN 这种“小数据量”的协议很远。

但事实恰恰相反:LoRaWAN 与 AI 的结合,正是最佳拍档。

功耗优势:传统视频流若直接上传,功耗巨大且耗费带宽。但 LoRaWAN 只需传输 AI 运算后的结果,能显著降低能耗。

远距离覆盖:在没有 4G/5G 覆盖的保护区、山区、工厂,LoRaWAN 依然能稳定传输。

低成本:无需建设蜂窝基站,LoRaWAN 网关即可覆盖大面积区域。

弹性扩展:AI 模型可以本地快速迭代,而数据传输仍然保持极简和高效。

正因如此,在熊猫保护区这样的场景下,只有 LoRaWAN 能满足低功耗 远距离 无网络环境的需求。

Seeed 的独特贡献:便捷 AI 方案

蒋宇在演讲中特别强调了 Seeed 的一大亮点:便捷性

他们打造了一套极其简化的 AI 视频学习方案:

即插即用:只需通过usb接口插上摄像头;

快速接入:连接 Seeed 提供的网站;

本地训练:几分钟即可完成模型学习;

直接应用:Maker 或工程师可以立刻拿来部署。

这意味着,用户无需深厚的 AI 背景,也能快速上手 AI 应用。

无论是开发者、学生,还是企业工程师,都能低门槛体验“AI LoRaWAN” 的魅力

同时,Seeed 提供全套硬件(摄像头 LoRaWAN 模块 AI 软件平台),用户可以直接组合使用,极大降低了项目实施难度。

AI 多模态传感的更多可能

除了在 AI 视觉方向的探索之外,Seeed 也在积极拓展AI 与震动、音频等多模态传感器的结合。通过将声学识别、振动模式分析与 LoRaWAN 网络结合,能够创造出更多切实解决客户痛点的应用场景:

设备状态监测:通过振动数据识别电机、泵、风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故障征兆,降低停机损失。

异常声音检测:在工厂或城市环境中,AI 可以通过音频流实时识别爆裂声、漏气声、异响等异常事件,第一时间触发告警。

多传感融合:当视觉识别与震动、音频结合,系统不仅“看到”异常,还能“听到”和“感受到”设备状态,从而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这一系列产品与 LoRaWAN 的结合,意味着即便在无网、低功耗环境中,依然可以将多模态 AI 的结果快速传输到云端或控制中心。未来,LoRaWAN AI 多传感器将形成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应用生态,覆盖从工业运维、城市治理到环境保护的各类需求。

在 Seeed 的展台上,他们还展示了相关的音频与震动 AI 解决方案(文末附演示视频),让开发者和企业客户直观感受到LoRaWAN AI 融合的无限可能

总结:AI 赋能 LoRaWAN 的无限可能

通过 Seeed 的实践我们看到:

生态保护中,AI LoRaWAN 守护濒危物种;

工业运维中,智能巡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智慧城市中,推动更普及的 AIoT 应用。

LoRaWAN 已经在连接层面展现了强大生命力,而当它与 AI 结合,潜力被进一步放大。

未来,随着更多厂商的参与和生态建设,我们将迎来一个 AI LoRaWAN 深度融合的新时代。

下一篇,我们将分享另一位重量级嘉宾的演讲精华,敬请关注。

LoRaWAN

扫码关注,加入生态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