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女儿接班第二年,锂矿巨头成功扭亏!业绩暴增101%
周期之下,锂矿行业的景气度再度提升。
伴随着一轮新周期的开启,锂矿巨头业绩率先扭转。
从亏损79亿元到实现盈利需要多长的时间?
天齐锂业给出的答案是“半年”。
据此前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天齐锂业实现营收48.33亿元,同比下滑24.71%;实现净利润8441万元,同比增长101.62%。
虽然营收下滑超过两成,但瑕不掩瑜,因为天齐锂业的净利润相当抢眼,即便盈利只有8441万元,但相比去年全年亏损79.05亿元已经大幅扭亏。
对于这样的半年度成绩单,资本市场也选择了用真金白银进行“投票”。截至最新收盘,天齐锂业总市值突破700亿元,年内涨幅超过了30%。
具体来看,上半年天齐锂业之所以能够大幅扭亏,和此前的一桩并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根据财报披露,上半年SQM业绩同比大幅上升导致天齐锂业投资收益增加,仅SQM确认的投资收益就达到2.35亿元,天齐锂业上半年的投资收益借此由去年同期的-11.21亿元增至2.05亿元。
回看天齐锂业这些年的发展史,其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市场地位,跟这些年的两次海外并购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两次海外并购其实就是相当于两次的“豪赌”。
在此背景下,天齐锂业的实际控制人蒋卫平的财富也开始止跌。根据股权穿透显示蒋卫平持有天齐锂业22.83%的股权,按照最新收盘价格计算,持股市值超过了160亿元。根据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蒋卫平家族以210亿位列全球第1306位,较去年下滑561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4年4月,蒋卫平就将企业交到了“85”后女儿蒋安琪手中。在此前的业绩重压时,蒋卫平曾公开声援蒋安琪。蒋卫平说:“交班是我到了岁数一定会交,这个交班不仅仅是把董事长名号交出去,而是一个传承。”
“赌性坚强”,这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挂在办公室的四个大字。
实际上,在锂矿领域“赌”已经十分常见。比如宁德时代,正是通过“豪赌”三元锂才奠定了动力电池巨头的地位。
例如,同样作为锂业巨头的赣锋锂业,过去十几年里其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并购矿产资源,而这背后同样也是一场又一次的豪赌。
天齐锂业也是如此,作为锂业巨头之一,天齐锂业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市场地位,正是源于两次大的“豪赌”。
而这两次“豪赌”也一举让其成为全球锂业巨头。
时间拉回2008年,当时天齐锂业的前身射洪锂业,还只是一家年产能不足5000吨的锂盐加工厂,面临上游资源受限、下游市场狭窄的双重困境,发展并不顺利。而当时为天齐锂业提供锂精矿的是泰利森锂业,其核心资产是位于西澳大利亚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这是当时世界上正在开采的储量最大、品质最好的锂辉石矿藏,曾供应全球约65%的锂矿石产量,锂资源占全球35%的市场份额,市场地位可见一斑。
2012年,同样是全球锂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美国洛克伍德控股公司宣布,拟以每股6.5加元、总价约7.24亿加元的对价全面收购泰利森。如果洛克伍德最终收购成功,那么全球锂资源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而天齐锂业不仅将失去稳定的原料来源,更可能在未来面临巨头的压制。
面对生存危机,天齐锂业做出了第一次的“豪赌”的决定,抢在洛克伍德之前,收购泰利森。资料显示,当时天齐锂业的总资产不到16亿元、年净利润还不到5000万元。
虽然自身实力和资金都不足,但还好天齐锂业获得了中投公司的帮助。2013年,天齐锂业母公司天齐集团成功收购泰利森母公司文菲尔德100%的股份。在这桩“蛇吞象”并购成功后,天齐锂业从一家单纯的锂加工企业升级为资源 加工一体化企业,体量快速膨胀。
成功收购泰利森后,天齐锂业又将目光放到了智利化学矿业公司(即SQM)身上。资料显示,SQM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碘和硝酸钾生产企业和领先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生产商,其运营着全球范围内含锂浓度高、储量大、开采条件成熟的智利阿塔卡玛盐湖资产,行业地位十分突出。另外,SQM分支机构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其生产的产品销往110多个国家,如果能够成功入股SQM就意味着进入全球最优质的盐湖锂资源领域。
2016年,天齐锂业斥资2.09亿美元收购了智利的锂盐生产企业SCP,后者持有SQM发行在外B类股约2.1%的股份,这是天齐锂业对收购SQM的首次尝试。2018年5月,收购SQM的机会再次出现,天齐锂业公告拟以每股65美元的价格,总计约40.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9亿元)收购SQM 23.77%的A类股股权。交易成功后,加上此前持有的B类股,天齐锂业将间接持有SQM总股本的25.86%,成为SQM的第二大股东。
在收购SQM股权后,天齐锂业形成了“澳洲锂辉石 南美盐湖”的全球顶级锂资源布局,真正跻身全球锂业第一梯队,成为锂业巨头之一。
今年上半年,在锂价格依旧低迷不振的背景下,天齐锂业却成功扭亏为盈,实现了8441万元的净利润。
要知道,在去年天齐锂业的全年亏损高达79.05亿元,即便去年上半年亏损也高达52.06亿元,所以今年上半年天齐锂业堪称“绝地大反击”。
而推动天齐锂业业绩扭亏为盈的关键,正是此前的海外并购。在半年报中,天齐锂业将扭亏的原因总结为三点:
第一,得益于公司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锂矿定价周期缩短,其全资子公司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定价机制与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在以前年度存在的时间周期错配的影响已大幅减弱;
第二,公司重要的联营公司SQM上半年的业绩同比大幅上升导致投资收益增加,仅SQM确认的投资收益就达到2.35亿元,公司上半年的投资收益借此由去年同期的-11.21亿元增至2.05亿元;
第三,澳元兑美元持续走强,导致汇兑收益金额增加。
在这三点中,SQM业绩增长带来的投资收益提升最为关键。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SQM锂盐销量达到10.8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智利锂盐10.4万吨,Holland项目4000吨。SQM预计今年智利盐湖锂盐销量同比增长10%,约为22万吨,Holland项目全年销售指引上调至2万吨LCE,全年锂盐总销量将达到24万吨,同比增长近20%。今年上半年,SQM实现营收149亿元,净利润16.2亿元,确认投资收益2.35亿元。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今年上半年SQM贡献稳定投资收益,下半年随着销量增加,天齐锂业的投资收益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目前来看,天齐锂业这两笔海外并购已经相当成功,但天齐锂业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瞄向了下一个方向,固态电池上游材料。
资料显示,在稳步推进锂盐产能的同时,天齐锂业正大力拓展固态电池上游领域,此前,天齐锂业在接受调研时透露,公司通过投资布局、技术研发与上下游协同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天齐锂业在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已经有实质性的进展,比如天齐锂业通过子公司成都天齐持有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约3%的股权,以跟踪固态电池行业的前沿技术趋势和商业化进程。
不过,天齐锂业想要在固态电池上获得成功并不容易,因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还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在技术层面上,硫化物固态电池仍存在界面阻抗高、循环寿命短等技术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指出: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问题尚未突破,产业化至少还需要5到8年。在成本方面,目前全固态电池的成本远高于传统液态电池。据行业数据,硫化物固态电池的成本目前高达每千瓦时150美元以上,是现有液态电池的3倍左右。
整体而言,天齐锂业选择发力固态电池,相当于再一次的“豪赌”,至于这一次“豪赌”能否成功,或许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