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前瞻丨AI商业化加速,百度短期盈利压力增强
百度将于2025年8月20日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届时将披露其在AI战略下的业务进展与财务表现。在智能云与自动驾驶业务持续高增长的背景下,百度正面临传统广告业务转型的阵痛与短期盈利压力,但其全栈AI布局与全球化战略仍为长期价值提供支撑。
市场预测
市场一致预期百度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326.93亿至345.21亿元,同比增长-3.6%至 1.7%;净利润预计为30.14亿至41.11亿元,同比下滑25.1%-45.1%;经调整净利润预计为39.56-62.90亿元,同比变动-46.5%~-15.0%。
上季度回顾
百度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总营收324.52亿元,同比增长3%;百度核心业务收入为255亿元,同比增长7%;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8.54元人民币。上季度百度智能云业务表现尤为亮眼,收入同比增长42%;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全球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出行服务,Q1订单量达140万次,同比增长75%;但广告业务收入为160亿元,同比下降6%,反映出传统搜索业务的持续承压。百度在Q1财报中重点强调了AI对搜索业务的重构,搜索结果中35%的内容由AI生成,较上季度的22%显著提升,但这一转型也带来了短期变现效率的下降。
本季度展望
智能云业务增长强劲
百度智能云业务在Q2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千帆大模型平台的生态扩展与企业客户AI应用需求的爆发。千帆平台已接入国内外超100个主流模型,提供从模型训练、微调到应用部署的完整工具链,截至Q2已有3.3万个智能体被创建、5万多名开发者和上万家企业入驻。在技术层面,百度于4月发布文心4.5 Turbo和X1 Turbo,将推理成本分别较前代降低80%和50%,价格优势显著。目前文心4.5 Turbo输入价格仅为0.8元/百万token,较前代降80%;X1 Turbo价格较前代降50%,输入价格为1元/百万token。
百度于4月点亮国内首个全自研三万卡集群,可同时承载多个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并支持1000个客户进行百亿参数模型精调,训练效率折损率控制在5%以内,为行业提供高性价比算力底座。这一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有助于降低长期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广告业务:AI转型带来结构性挑战
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在Q2预计有所下滑,这主要受搜索AI化改造的阶段性影响。随着AI生成内容在搜索结果中的占比提升(目前超过20%的搜索结果页面包含AI生成内容,且有近70%的百度App月活跃用户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传统广告的展示空间被压缩,用户交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接触到AI生成的搜索结果的用户在百度上花费的时间更长,做出的查询更为复杂,并且更有可能在第二天返回,但这些变化并未直接转化为广告收入的提升。
广告业务的困境源于多重因素:一是用户行为向短视频和社交平台迁移,广告主预算也随之转向;二是百度代理商体系的重构导致渠道效率下降,如湖北总代理武汉世纪百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将在半年内完成破产清算;三是AI搜索本身正在颠覆传统广告模式,当用户询问"北京最好的咖啡馆"时,AI直接提供答案而非链接,这使得广告主的转化路径变得不透明,广告价值难以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正在尝试通过AI智能体广告实现突破。Q1财报显示,广告主通过智能体进行日常广告支出,收入同比增长30倍,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9%。虽然增长迅猛,但基数较小,短期内难以弥补整体广告收入的下滑。此外,百度于Q2上线无广告智能搜索App"TizzyAI",主打AI驱动的内容聚合与逻辑推理,这一战略可能进一步压缩传统广告的变现空间,但有望提升用户体验,为长期价值创造奠定基础。
自动驾驶业务:全球化布局加速
百度自动驾驶业务"萝卜快跑"在Q2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Q1订单量达140万次,同比增长75%,截至5月累计提供出行服务超1100万次。在技术层面,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通过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确保车辆稳定可靠,安全水平接近国产大飞机C919,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在成本控制方面,第六代萝卜快跑单车成本20.46万元人民币,仅为Waymo运营成本的1/7,比特斯拉宣布2026年量产的cybercab(3万美元)的价格还低,这种"高安全性 低成本"的组合拳使得百度无人驾驶在商业化推广中具备了显著优势。
Q2自动驾驶业务的亮点在于全球化布局加速。7月15日,百度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年内在亚洲与中东部署数千辆第六代无人车,实现自动驾驶服务全球化规模输出。此前,百度已进入迪拜和阿布扎比市场,并与当地自动驾驶出行公司合作,打造阿布扎比地区规模最大的无人车队。此外,百度还在积极探索将"萝卜快跑"扩展至瑞士与土耳其,加快出海步伐。据《Fast Company》点评,"萝卜快跑的表现已经超越了谷歌的Waymo无人驾驶汽车",这表明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已获得国际认可。
数字人技术推动新增长点
百度在Q2推出新一代数字人技术"NOVA",其内置AI大脑具备多智能体协同与直播决策功能,集成文心4.5 Turbo剧本能力、多模态动作生成与语音克隆等能力,有望提升语调、表情与动作的自然性,支持双人互动并复刻真实主播风格。这一技术已在电商直播场景中得到应用,如618期间推出的罗永浩数字人直播,GMV突破5500万元,互动量超真人直播间3倍,AI生成直播词近10万字,动作超8300个。这表明百度的AI技术已具备商业化落地能力。
分析师观点
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百度的智能云业务预计保持较快增速,但高利润率的广告业务承压,集团业绩处于底部。随着AI搜索产品能力逐步完善与商业化路径拓展,广告收入有望逐步探底回升。光大证券维持"买入"评级,下调目标价至109.4港元,认为AI大模型行业需求仍旺盛,百度云业务预计保持较快增速,关注AI搜索变现进展。
东吴证券则更为乐观,认为百度Q1营收和净利润超预期,AI智能体进展积极,尽管AI业务投入及获客成本增加影响盈利能力,但公司AI业务进展良好,维持"买入"评级。东吴证券认为,百度智能云与自动驾驶业务的高增长将为公司带来长期价值。
摩根大通则下调了百度评级至"中性",原因是盈利可见度急剧下降,这源于宏观复苏步伐的不确定性和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对变现的不利影响的不确定性。摩根大通将2025年百度核心广告收入预测下调7%,进而将其核心业务营业利润率预测下调6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摩根大通也承认百度在AI领域的全栈布局(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具备长期价值,认为百度的搜索垄断地位可能不像谷歌那样占主导地位,但很像谷歌,因为它是一家非常多元化和创新性的科技公司,在搜索、云、人工智能、FSD、内容(爱奇艺)等方面引领国内市场。
总结
百度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预计将呈现"AI商业化加速,但盈利压力持续"的双重特征。智能云与自动驾驶业务的高增长将为市场提供积极信号,但广告业务的持续下滑也引发时常对百度短期盈利的担忧。从长期来看,百度在AI领域的全栈布局与全球化战略仍具备显著竞争力,其技术积累与生态构建为未来增长奠定了基础。然而,短期内百度需要解决AI搜索商业化路径、智能云利润率提升以及广告业务触底回升等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