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AI芯片及视觉技术,老牌芯片巨头再度冲击IPO!
当芯片自主可控成为国家战略,当AIoT浪潮席卷全球,一家深耕数字多媒体芯片20余年的“老将”悄然按下上市加速键。
近日,证监会官网显示,中星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星微技术)正式启动上市辅导,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从中国首颗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星光一号”到全栈式智能视觉产品解决方案商,中星微技术的IPO之路为何备受关注?国产替代浪潮下,它又能否借资本力量再攀高峰?
从“星光中国芯”到AIoT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
时间回溯至1999年,在邓中翰院士的带领下,中星微技术的前身“中星微电子”在北京中关村成立,肩负起打破国外芯片垄断的使命。
到了2001年,公司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第一个进入国际主流消费电子市场的中国芯片品牌。据悉,“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全球累计销量在2006年突破1亿枚。
此后二十余年,中星微技术始终站在技术前沿。2010年,中星微技术参与制定的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1.0正式发布,同年首款基于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1.0的芯片发布。2012年,公司发布全球首颗视频监控星光级超低照度图像传感器。2014年,公司成功研制并发布用于DVR/NVR产品的VC736系列芯片。2015年,公司发布支持SVAC国家标准1.0的第二代智能SoC芯片VC718。
2016年,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中,中星微技术率先推出中国首款具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芯片“星光智能一号”。其后又于2018年推出运算速度提高16倍、更低功耗、更高性能的“星光智能二号”(NPU-II)人工智能芯片,大大提升了我国在物联网前端边缘计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力。
2021年9月,中星微技术在北京中关村论坛发布“星光摩尔一号”,这是第一颗多核异构处理器芯片,是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重要突破。2023年,公司再接再厉,推出“星光智能四号”处理器,采用多核异构XPU架构,实现敏感目标智能检测与加密保护,解决视频领域关键技术,极大提升视频系统安全性。
2024年,中星微技术团队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芯片项目一等奖。同时,星光智能系列芯片同时通过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安全芯片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两项评估认证,成为金融领域首款通过上述双认证的芯片类产品。
如今,中星微技术已成长为一家在数字感知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AI芯片设计技术和新一代AI视觉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公司为公共安全、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水利、工业物联网、车联网及家庭等众多领域提供数智化的行业应用及解决方案。
作为SVAC软硬件产品的提供商,中星微技术构建了品类丰富、功能完备的SVAC产品体系,在功能特性、性能表现以及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均具备显著优势。在SVAC垂直领域,公司提供覆盖端、边、云的智能摄像机、视频安全加固产品、转码网关、解码器、视频智能应用平台和视频物联网大数据等全栈式智能视觉产品。
今年4月30日,中星微技术宣布其最新一代AI芯片“星光智能五号”在数字感知芯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运行DeepSeek 7B/8B/16B大模型,成为首款全自主可控的能够单芯片实现通用语言大模型和视觉大模型同时运行的嵌入式AI芯片。通过8颗芯片联合部署,该芯片能够支持“满血版”671B参数DeepSeek大模型和视觉大模型运行,彻底打破边缘端算力瓶颈。
据介绍,“星光智能五号”基于国产工艺制程,采用中星微自研的通用多核异构GP-XPU架构,比CPU GPU架构在运行效率、实时性、性价比和安全性等方面大幅提升。基于该芯片可构建具有“万物识别”能力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本地化智能体”,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折戟创业板后,再寻上市新路径
实际上,中星微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充满了挑战与变数。
2005年,中星微技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然而,中星微技术的上市历程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演变,到了2015年,中星微完成私有化交易,从纳斯达克退市,并随即开启了回归A股的漫漫征途。
回国之后,中星微技术最初打算通过借壳的方式在A股上市,但因估值等因素,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公司并未气馁,2018年,中星微向证监会提交创业板IPO申请资料,积极谋求独立上市。在此期间,证监会发布对其申请文件的反馈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公司进一步说明和完善的问题。
2020年7月,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中星微的审核流程平移至深交所创业板。但出人意料的是,2020年12月,中星微突然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次日,深交所便正式终止对其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对于当年撤回申请的缘由,中星微在辅导备案报告中作出了解释,称是基于业务发展规划,计划先合并芯片业务,之后再择机申报。
如今,历经多年辗转,中星微技术再度踏上上市之路,此次选择在科创板接受上市辅导。据辅导备案信息显示,中星微与银河证券于7月30日开启合作,预计在2025年11月至12月完成辅导验收工作,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申请文件的准备工作。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创新板块,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偏爱不言而喻。而中星微技术作为AI视觉芯片龙头,其技术壁垒与科创板定位高度契合,这无疑为中星微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质的资本平台。
写在最后
从“星光一号”到AIoT时代,中星微技术的20余年,是中国芯片产业从追赶到并跑的缩影。此次冲刺科创板,既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硬科技”力量崛起的又一注脚。我们也期待中星微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创新突破,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若您紧跟边缘计算产业的最新脉搏、洞悉前沿动态,那么8月27日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的“IOTE 2025深圳・边缘计算产业生态大会”,将是您不容错过的绝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