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祝铭明谈AI眼镜:爆火之后,最大的挑战是“聚光灯下做产品”
“火了之后是什么感觉?”
“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在聚光灯下做产品——所有人都盯着你,和用户一起优化产品的空间越来越小,一些问题现在就需要有答案。”5月中旬,Rokid(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举办在Rokid Glasses产品开放日上,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这样回应。
当天的祝铭明,身穿一件黑色T恤,蓄着络腮胡,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如往常的极客装扮。毋庸置疑,当下Rokid已经是整个杭州梦想小镇最炙手可热的公司之一。
今年2月,祝铭明因为戴着一副有提词器功能的Rokid Glasses演讲火爆全网。那一时期,以Deepseek为首的杭州六小龙备受关注。Rokid Glasses大火,杭州六小龙变成了七小龙。现如今,七小龙的热度依然在持续。
云深处是一家专注于四足机器人(机器狗)的公司,其所在的西湖区三墩镇的梦想广场,因为前来参观的人太多,园区的门坏过两次;上午十点,位于余杭区文一西路的强脑科技(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前台位置已经聚集了两拨前来参观的业务合作伙伴。
而滨江区阡陌路的宇视科技大厦,上午亦是同样的熙熙攘攘……位于余杭区良睦路的Rokid总部,亦是如此。无一例外,几家公司的门口都有一条温馨提示:“没有付费参访服务!谨防受骗!”
对祝铭明来说,这波流量背后,也叠加着整个AI技术对AR眼镜的全面赋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60万台,同比增长达216%。
这其间,Meta一举成为XR行业中最受关注的企业,更是以一己之力带动了AI眼镜的快速爆发与崛起。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指出,“AR眼镜会是未来的手机,VR是未来的电视”。
这波流量对祝铭明来说,是一种甜蜜的“烦恼”。他透露,Rokid Glasses将于6月正式上市。过去三个月,这款带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全球定金订单已超25万台(含线上4万台),年内有望全部交付。
“行业春天来了”,祝铭明感慨。2014年离开阿里,他成立了Rokid,先后布局能源、工业、文博to B领域以及消费级AR眼镜,吸引元璟资本、线性、复星等投资机构入局。
过去十年,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简称XR)行业经历三轮热潮:
第一波(2015-2016年):2017年迅速遇冷,2019年随Oculus Quest发布缓慢复苏;
第二波(2021年):字节跳动90亿元收购PICO创下国内VR行业纪录;
第三波(2023-2024年):AI技术引爆AR眼镜赛道,全年融资超40起,5家企业获亿元级融资。
“早期行业低估了技术实现的难度。”经纬中国于晓轶曾指出。首轮热潮中大量企业因技术不成熟陷入融资困境。而如今,3D建模、空间感知等技术的突破已让XR体验达到可用水平。
Rokid Glasses首批体验官正在体验产品
在AI大模型加持下,AR眼镜正接近《蜘蛛侠:英雄远征》中的科幻想象——Rokid Glasses已实现提词、翻译、导航等功能。而电影中那个曾被憧憬的场景:如普通眼镜般轻薄的镜架,却能投射全息影像并支持手势交互,已不再那么遥远。
5月中旬,在Rokid Glasses产品开放日上,我们跟祝铭明聊了聊AI以及“AI AR”眼镜行业,以下是分享实录,经过编辑和节选:
聚光灯下25万的交付压力
问:这个25万的交付你会焦虑吗?
祝铭明:我非常地焦虑,每天都睡不着。我昨天还跟蓝思的董事长说,我要睡到工厂区,他回应说陪我一起。
问:火了之后,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祝铭明: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聚光灯下做产品,产品人是不愿意享受聚光灯的,因为工作节奏会变形。比如,过去某些决策(比如方案A或B)可以逐步验证,现在却必须立刻给出答案。早期我们通过F码(优先体验码)与行业伙伴和粉丝互动,共同优化产品;但现在F码更像是一种供货保障,而非共创工具。
问:这个焦虑的点是?
祝铭明:行业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交付案例。按常规做法,这款产品可能早已上市——我们原计划今年更早发布,但当时品牌知名度不高,用户拿到F码后能直接反馈问题。如今不同,所有人都在盯着这款“明星眼镜”的表现,我们必须做得更扎实。
问:这个交付量是不是意味着行业的春天来了?
祝铭明:本质上是AI技术推动了变化。AR眼镜与AI本就高度关联,但过去行业对这两者的价值缺乏共识,如今AI已被广泛认可,不仅是业内人士,普通消费者也接受了。我们只需专注做好AI眼镜。
问:现在一级市场递过来的投资需要会不会超过公司本身的融资预期?
祝铭明:这个维度我不太关注。Rokid 从来不将融资作为核心目标,精力始终在产品上。
问:这十年创业,你是怎么面对挫折的?
祝铭明:你的问题本身就是答案。创业必然伴随挫折,关键在于不将其视为烦恼,而是常态。每个人的挑战不同,但对我而言,只要活着就不是问题。真正需要警惕的只有两点:一是违背客观规律,二是身体健康出问题。
问:也就是说,其他问题对你而言都可解决?
祝铭明:是,都没问题。没钱了找钱,没人了找人。如果产业临界点未到,就耐心等待。创业有些事可以加速,有些必须靠时间——耐心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有的时候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时间就是最好的过程。
问:“等待期”你是怎么度过的?
祝铭明:你把它当做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你就会欣然接受。等待于我并非煎熬,如果某件事注定需要时间,那么时间就是解决方案本身。
问:能否举例说明创业中的“等待”?
祝铭明:Rokid Glasses就是,这是我们三年前定义的产品。
"让渠道赚钱,让用户满意"
问:作为一款带显示的设备,Rokid Glasses产品的上市周期是怎样的?
祝铭明:大概一年半。如果行业产能跟得上,它将成为业内首款接近百万台级的产品。过去三个月的订单已经超额完成我们今年的小目标,现在重点是确保按时保质保量交付。目前“保量”是最大挑战——昨天我还和蓝思科技的生产负责人在园区里核对每小时能达到的产能,他们觉得要求严苛,但业务需求摆在眼前,我们别无选择。
问:大部分大模型的唤醒都是四个字,但Rokid Glasses是两个字,这个维度你付出了哪些努力?
祝铭明:两个字的唤醒目前国内只有一家公司可以做到,就是Rokid,对中国人来说两个字是最亲切的,叫三个字的时候一般都是比较严肃,比如我父母叫我名字,一定有事。技术层面,两字唤醒的训练量是三字的5倍、四字的10倍。用户只需说“乐奇”,就能唤醒设备——习惯后会非常自然。这背后没有捷径,投入是巨大的,没有黑魔法,你要想做好这件事情,就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问:AI以及“AI AR”眼镜行业竞争很激烈,你怎么看?
祝铭明:我很少谈这些,我觉得认认真真地做好产品比较重要。现在的整个行业里面,玩家的确比较多,但是真正做产品的不多,凑热闹的比较多,做PR的也比较多,假设这个市场上真正做产品的只有3-4家公司,这个市场也足够大。大部分同行不是被我们公司打败的,打败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因为他们不认真做产品。如果你体验过一些提前上市的产品,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问:这个行业里,人才是缺乏的吗?
祝铭明:这个行业这么早期,人才一定是缺乏的。
问:Rokid 公司的价值观是什么?
祝铭明:我们公司的价值观是很特别的,第一条就是玩乐精神,作为员工,一定要在公司内找到乐趣。比如半年艰辛换来一刻突破的喜悦,就值得全力以赴。
问:Rokid的定价是怎么定的,用户群体是?
祝铭明:我们带显示的产品,定价是做过充分调研的,我们这个价格发布后,其它产品的价格肯定是高的。如果要达到跟Rokid相同的体验,我能保证Rokid一定是最实惠的。我们这次定价的策略是让渠道赚钱,让用户满意,我们当下也是亏钱的。我们等的是整体行业爆发,通过规模效应把成本降下来。
问:你对未来怎么看?
祝铭明:行业里有个不可能三角,分别是展现力、续航力以及算力。未来三到五年,我们就是要努力的把这三个角都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