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市场竞争白热化,英特尔坚守55%市场份额
一、英特尔数据中心份额披露与 x86 市场整体态势
英特尔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于本周一(5 月 19 日)公开表示,尽管面临激烈竞争,该公司在数据中心市场仍占据 55% 的份额。这一表态正值 x86 CPU 市场格局加速演变之际 —— 尽管英特尔在 2025 年第一季度 x86 CPU 市场对 AMD 的份额环比微增 0.3 个百分点至 75.6%,但未能遏制 AMD 过去一年的持续上升势头。
权威市场研究机构 Mercury Research 周四发布的报告显示,AMD 在 x86 CPU 市场的整体份额同比提升 3.6 个百分点。若将统计范围扩展至物联网和半定制产品(如游戏机芯片),AMD 的综合份额达 27.1%,同比增幅 0.9 个百分点,英特尔则以 72.9% 保持领先。Mercury Research 总裁 Dean McCarron 指出,AMD 在本季度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游戏机半定制芯片出货量的 “强劲复苏”,这一领域的环比份额提升达 1.5 个百分点。
二、细分市场竞争格局:AMD 在服务器与台式机领域强势突破
在传统 IT 领域,AMD 展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竞争力:
服务器市场:AMD 的 x86 CPU 份额环比增长 1.5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3.6 个百分点,以 27.2% 创下历史新高,英特尔则降至 72.8%。尽管双方服务器 CPU 出货量同比均实现近 20% 的 “大幅增长”,但 McCarron 强调 “AMD 的增速是英特尔的数倍”。
台式机市场:AMD 份额环比提升 0.9 个百分点、同比激增 4.1 个百分点至 28%,英特尔退守 72%。高端产品成为 AMD 的增长引擎 —— 搭载 3D V-Cache 技术的 Ryzen 9000 X3D 系列处理器需求 “大幅增长”,推动 AMD 台式机业务实现 “非典型性份额提升”,同时带动平均售价(ASP)和收入双创新高,即便当前台式机出货量仅为历史峰值的一半。
笔记本电脑市场:英特尔凭借 “业务相关” 需求实现环比 1.2 个百分点的份额增长至 77.5%,AMD 以 22.5% 保持同比 3.2 个百分点的增幅。McCarron 分析称,AMD 的环比下滑与 “消费级产品组合疲软” 相关,而双方本季度出货量均低于前季。
在 AI PC 领域,两家厂商正加速布局 —— 英特尔的 Core Ultra 200V “Lunar Lake” 芯片与 AMD 的 Ryzen AI 300 “Strix Point” 处理器已进入市场,McCarron 预计相关产品销量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显著增长。
三、Arm 架构的颠覆性冲击:数据中心份额目标引发行业震动
当 x86 双雄鏖战正酣时,Arm 架构的崛起正在重塑市场格局。最新数据显示,Arm 在 CPU 市场的整体份额首次突破两位数,环比增长 2.3 个百分点至 11.9%,主要得益于英伟达 Grace 服务器 CPU 的 “销量激增” 及 Chromebook 搭载 Arm 芯片的出货量攀升。
更引人注目的是 Arm 对数据中心市场的野心 —— 该公司日前重申,凭借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其架构在数据中心 CPU 市场的份额将从 2024 年的 15% 跃升至 2025 年底的 50%。Arm 基础设施主管 Mohamed Awad 指出,Arm Neoverse 平台凭借低功耗优势,已成为亚马逊、谷歌、微软、英伟达等行业巨头的首选,尤其在 AI 服务器领域,未来几年需求将增长超 300%。
当前,亚马逊 AWS 已部署超 200 万块自研 Graviton Arm 芯片,微软 Azure 计划年内全面推出 Cobalt 100 Arm CPU,谷歌则基于 Neoverse V2 架构开发 Axion 芯片。英伟达的 DGX GB200 系统更搭载 36 颗 Grace Arm CPU,单设备集成 2592 个 Neoverse V2 核心,成为 Arm 在 AI 计算领域的标志性产品。
不过,行业分析师对 Arm 的激进目标持谨慎态度。Omdia 首席分析师 Manoj Sukumaran 指出,尽管超大规模云厂商的定制化部署(如 AWS 计划今年新增 120 万块 Arm CPU)将推动增长,但预计 2025 年 Arm 服务器占全球市场份额约 20%-23%,与 Arm 宣称的 50% 仍有较大差距。他强调,Arm 的真正挑战在于突破企业级应用生态壁垒,而非仅依赖头部云厂商的内部需求。
四、行业变局前瞻:多元架构竞争时代的来临
从 x86 内部的 “双雄争霸” 到 Arm 的 “跨界挑战”,全球 CPU 市场正经历十年来最剧烈的结构变迁。英特尔和 AMD 在巩固 x86 生态的同时,需加速向 AI 计算转型;Arm 则凭借低功耗优势和云厂商同盟,试图在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领域开辟新战场。未来,随着 AI、边缘计算与高性能计算的融合,多元架构并存的格局或将成为新常态,而能效、生态与算力的综合博弈,将决定下一阶段的市场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