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s:下一个100倍股?
Hims全称是Hims & Hers Health,是一家个性化远程医疗平台,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Andrew Dudum与Jack Abraham 和 Hilary Coles共同创立,旨在通过数字化方式提供个性化、便捷、私密的健康服务,公司最初专注于男性健康,用大白话就是网上卖壮阳药,随后扩展到女性健康、心理健康、皮肤护理和减肥药领域。
公司目前的董事会主席和CEO是Andrew Dudum,这位老兄背景并不简单,生于1988年的旧金山,成长在创业氛围浓厚的家庭,从小热爱音乐,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摇滚明星,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大提琴手。
董事长兼CEO Andrew Dudum
有多杰出?他曾在美国和欧洲各地巡演,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过大提琴演出,不过他的另一个梦想最终让自己更加闪耀,高中后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管理与经济,和川普成了校友,这可能也是Hims在川普第二任总统任期前向其捐献100万美金的原因之一。
总之,Dudum绝非等闲之辈,才37岁的他已经有十几年的连续创业经历,25岁时创立的风投基金与创业孵化器,就得到了硅谷大佬彼得・蒂尔和马克・安德森的支持,并在2020年被评为财富杂志“全球40位40岁以下商界领袖”之一。
彼得・蒂尔和马克・安德森都是川普的支持者,加上Dudum和川普的校友关系,以及2025年初100万美金的投名状,这将使得Hims在挑战传统医疗的过程中减轻一些逆风。
一、Hims短期有十倍股的潜力
请注意,并不是说Hims一定会成为十倍或百倍股,大家千万别上头。
先说下我的简要逻辑:
HIMS 今年有可能到 300 美金,也就是 700 亿美金市值左右,是目前市值的 7.5 倍。
简单按下计算器:公司给的 2025 年指引是 23 -24 亿美元,假设取中间值 23.5 亿,60% 增速,这已经考虑到 GLP -1 的影响。
远期目标是 2030 年实现 Ebitda 利润 25%,毛利率 75%。
如果按照 23.5 亿美元营收,25% 的 Ebitda 利润计算,对应 5.8 亿潜在真实利润,60 倍 PE 应该到 348 亿美金。
但是,这是之前给的指引,而今它和诺和诺德开启了合作,GLP -1 销售的影响缩小甚至可能更好,很有可能营收超预期到 28 -30 亿区间,假设按照 29 亿计算,潜在真实利润 7.25 亿,而营收增速提升到 100%,实际 PE 应该给到 100 倍左右。
所以他如果最终疯涨到 700 亿市值,我不会感到很意外,当然,这也需要大盘配合,川普下半年一定会很乖,因为要准备中期选举了。
市场低估的核心在于:
即便按照 23.5 亿 2025 年营收,它的市销率也只有 3.9 倍,而这是一家保守增速 60% 的高增长公司,潜在 Ebitda 利润率有望达到 25%,是高毛利高利润的个性化远程医疗平台。
我觉得合理的 PS 应该是 15 倍,也就是 60 倍的潜在 Ebitda 利润 PE。
而 HIMS 一贯的传统是超预期,且诺和诺德未必是它今年合作的唯一一个大公司。
Hims 2024年的营收14.8亿美金,2025年的指引是23-24亿美金,取中间值23.5亿,增速约60%。请注意,这个指引已经是司美格鲁肽短缺结束——FDA的这一公告可能影响Hims的减肥药销售业绩——之后做出的预测,即便这一公告生效,Hims的营收也可能超预期,而随着它和诺和诺德宣布合作,2025年营收超预期的概率几乎是100%。
公司给出的远期利润指引是2030年实现25%的EBITDA利润率、75%的毛利率,我们假设这一目标达成——公司过去的一贯表现是超越指引,意味着2025年按照23.5亿美金营收计算的真实潜在利润是5.9亿美金,60%营收增速下给予60倍PE,对应350亿美金市值,或大约150美金股价。
而当下Hims股价40美金,市值91亿,2025年的市销率仅仅3.9倍,若实现25%的利润率,意味着隐含市盈率仅仅15.5倍,对于一家保守估计增速60%——实际上可能远超预期的公司来说,这个估值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个阶段给予15倍市销率,即60倍的隐含市盈率是合理的,所谓隐含市盈率是指利润率按照远期的25%计算。
我们预计Hims在2025年有可能达到28-30亿美金营收,去中间值29亿美金,意味着95.9%的营收增速,隐含利润7.25亿,增速更高则应该给予更高估值,按照96倍PE对应约700亿美金市值。
诺和诺德是Hims今年合作的第一家大公司,但有可能不是唯一一家。所以它最终会走出什么样的曲线,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二、远期的百倍股逻辑
Hims的目标是通过简化就医流程、提升可及性,打破敏感健康问题与专业医疗之间的隔阂,去除健康议题的污名化,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有多大呢?美国有3.4亿人口,且仍在稳步增长,截止2023年底,每个美国人年度医疗支出(含医保和个人支出)约1.3万美元,全国是4.4万亿美金,占美国GDP的17-18%,全球最高。
这些支出中,联邦和州政府医保支出占比40%,私人健康保险支出占比30%,个人自付占比10%,雇主直接支付占比10%,其他占比10%。
未来5-10年,美国整体医疗支出将轻松突破6万亿美金,Hims始于美国,但终点绝不会止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市场都是潜在市场,总体上这将是一个10万亿规模的市场。
欧美的消费市场已经逐渐被数字化改造,医疗保健市场是少数的尚未被互联网攻克的堡垒,这是巨大的机会,5-10年内,Hims只需要占据这个市场1%的份额,就是1000亿美金规模的营收,按照25%的利润率,30倍PE对应7500亿美金市值,按照前几天25-30美金股价计算,100倍收益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数万亿医疗保健支出中,并不是所有部分都可能被数字化,它们分别是:
医院服务占比大约31%,主要包括住院、急诊、手术等,这些应该是无法纳入数字化医疗的;一生和临床服务占比约20%,包括普通门诊、专科诊疗、实验室检查等,这些正是Hims等远程医疗平台试图数字化的部分;处方药物支出占比10%,其他耐用设备、辅助用品等占比17%,这些也是可能被数字化染指的;其余护理机构和家庭护理占比8%,牙科服务占比4%、医保行政费用7%、公共健康支出3%都是大多数无法被改造的。
所以,整体上可能被数字化改造的比例大约50%,若整体规模10万亿,这部分潜在规模就是5万亿,行业头部平台最起码应该占据10%的份额,Hims若成为这一行业的领军者,更长期的收入规模达到5000-10000亿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如果这一点真的能实现,它的利润率应该不太可能维持25%的EBITDA水平,因为目前它涉足的大部分是高毛利业务,像壮阳药、减肥药、催情药等“上不了台面”的品类。
若以5000亿规模,8%的利润率,也有400亿利润空间,这就是今天Meta的利润体量、接近亚马逊的收入体量。
Dudum一直以来都自诩为远程医疗界的亚马逊和奈飞,自比亚马逊很好理解,自比奈飞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是以订阅服务实现的。
三、定性判断
我之所以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因为两点:
第一,医疗消费领域的变革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消费领域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医疗消费被数字化是众望所归,也是一定会实现的。借助个性化推荐、AI诊疗等新技术,Hims的路复合大趋势。
第二,欧美社会对医药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需要破局者。
我认为对医药知识产权领域的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保护过度,则只会助长一批药企、保险公司躺在这套腐朽的医疗体系上吸血,而越来越多地普通工薪阶层越来越无法承担,这是Hims之类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拥有巨大的民意基础的关键。
四、远程医疗界的拼多多
虽然Dudum常将公司的愿景比作远程医疗领域的亚马逊和奈飞,但是我更愿意将它视作远程医疗领域的拼多多,两家公司有非常多的形似和神似之处:
1.糟糕的舆论环境
Hims长期生存在糟糕的舆论环境下,许多不明就里的公众会轻视地称它为“卖壮阳药的、卖假药的、卖减肥药的”,诸如此类,由于某种程度上与欧美的知识产权既得利益者为敌,Hims长期受到舆论攻击、监管风险,一部分机构分析师也对这家公司冷嘲热讽。
2.顽强的生命力
Hims成立短短7年时间,2021年通过Spac模式上市,当时定价16亿美金,目前已经涨了近6倍,如果按照高点计算,已经超过10倍,而公司的营收也从2020年的1.49亿增长到2024年的14.8亿,4年增长了近10倍,年化CAGR大约78%。
2021年到2024年,订阅用户从61万增长到223万:
过去8个季度,用户增速未见衰减迹象:
2024年四个季度甚至在加速。
3.消费者导向思维
由于媒体舆论塑造的形象,加上Hims本身涉猎的品类就有争议,它的公众形象并不太好,但是用户很爱他,这就是为什么短短几年它增长迅速,而且早已实现规模化盈利,商业化能力超强,消费者就是愿意为它付费,像脱发、ED等现象对于许多欧美男性是普遍现象,如果完全寄希望于传统的医疗保健系统,许多低收入人群将越来越难以负担,说白了,即便没有Hims,这些人也无法通过传统医疗保健系统满足自己的需求,而Hims从这些人的需求出发组织供应链,必然得罪传统医疗系统的既得利益者。
4.超强营销能力
Hims的获客能力有目共睹,在欧美的社交媒体,Hims的舆论轰炸甚至引发许多人反感的程度,大量KOL被他们包养,他们甚至在超级碗这种场合一掷千金,而广告发布当天引发巨大舆论反响,公司股价竟然暴涨20%多。
这些特点真的不得不让我想起遥远的东方大国的拼多多,两者有相同的舆论环境、生命力、增长速度、消费者导向,甚至连营销手腕和高毛利特征也极其相似。
与此同时,两家公司还有近乎一样的非共识:大多数投资者还不了解它,甚至天然地排斥它,而少数懂它,或者愿意相信它的故事的投资者对它爱不释手。
巨大的非共识,有时候就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五、护城河及风险提示
在理解Hims的护城河时,我曾经反过大错。
实际上在他20块钱左右时,我就买入过,可是当时接连遭到Meta平台营销规则调整、亚马逊介入远程医疗领域两重暴击,我被震出了车外,但是市场很快纠错,大家逐渐意识到亚马逊实际上无法阻止Hims持续成长。
我个人理解有两个核心原因:
第一,是亚马逊太大了,它已经是美国传统规则的受益者,不太可能像Hims这样挑战传统医疗巨头和保险公司的利益,就像京东实际上是干不了拼多多的活儿的。
第二,医疗消费领域足够复杂,垂直一体化战略要求很高,像亚马逊这样的平台可以分一杯羹,但是无法做到像Hims这样垂直整合。
Hims拥有全栈远程医疗服务,包括供应商网络、电子病历系统、线下药房、个性化线上问诊平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通过7年的努力,Hims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力,用户基础,而数百万异步咨询数据,包括临床数据、消费者洞察将带来更好的个性化推荐、更好的疗效和更好的用户留存。
Hims在挑战传统医疗系统,但也非常重视FDA监管合规,从它们牵上川普这条线可以看出管理层并不简单,不是那种闷着头搞研发的书呆子。
所有这一切,都将塑造Hims的护城河,当数据飞轮转动,这条河将越来越宽。
最后强调,Hims仍然是一家早期创业型公司,无论是十倍还是百倍潜力,都只是可能性,投资有风险,这个漫长的征程即便实现,也100%会伴随着超高的波动性。
一场舆论风暴、一次业绩不达预期、一次监管政策变化、一次增发融资、一次投资者联合诉讼、一次做空机构的重磅报告、一次管理层减持,都可能让股价暴跌到你怀疑人生。
如果要说风险,这类公司最不缺的就是风险,多到你防不胜防。
所以,入市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仅是笔者的投资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