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大厂重磅!拟收购51%股权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九联科技)近日公告,公司正在筹划收购成都能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能通科技)51%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预计将实现对能通科技的控股。
九联科技表示,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情形,本次交易不涉及公司发行股份,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的变更。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尽快推进相关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图源:九联科技
拟切入军工电子领域
公告称,能通科技主要从事军用监视雷达、通信导航与电子对抗等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收购价格将以评估值为参考依据,由交易各方协商确定。
能通科技在技术、市场、采购、生产等方面均与公司具备协同互补效应,本次交易能够有效拓展公司技术与产品布局和下游应用领域,帮助公司迅速切入至军工等领域。
公司收购能通科技后,将在市场开发、技术研发及应用、供应链协同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及盈利水平的提升。
九联科技还提醒投资者,本次签署的《收购框架协议书》仅为意向性协议,具体的交易方式及交易条款以各方签署的正式收购协议为准。此外,能通科技目前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等从事军品生产所必需的经营资质或资格认证,本次交易尚需获得国防科工局军工事项审查批准。
若公司或能通科技未能取得国防科工局军工事项审查批准,则本次交易可能被终止。本次交易存在终止的风险,能否实施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拟IPO企业能通科技再次卖身
官网显示,能通科技成立于1999年9月,主要从事军用监视雷达、通信导航与电子对抗等领域部件、整机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打造了先进航天载荷、集成电路与微系统、批产型测试测量等三大辅助技术板块,可提供先进探测系统、航管监视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数据链系统。
2013年,紫光股份曾与能通科技达成并购合作意向,对能通科技收购价为7亿元,收购以80%紫光股份定向增发股票 20%现金形式进行,但后因参与交易的有关方面涉嫌违法被稽查立案,交易终止。
2017年12月,能通科技曾经被上市公司保税科技筹划过跨界收购,并公告了当时发行股份收购资产预案。据披露,保税科技拟收购100%股权,交易定价为8.8亿元,但最终在2018年9月公告终止本次收购交易。
终止收购之后,能通科技筹备自己独立IPO,因此在2020年、2021年开展了3轮融资,引入多家机构股东,并且在2022年提交了IPO辅导备案,辅导券商为中信证券。
天眼查显示,能通科技自1999年成立至今,累计完成4轮融资,投资方包含航天科工投资、誉华基金等投资机构,以及中金公司、厦门国资、淄博国资旗下的投资平台。
但因资本市场环境变化,IPO进程遇阻,机构股东逐步退出。最新公告显示,能通科技的实控人是张春雨,持股比例达35.6993%,加上江才纯、魏文浩、胡明芳等股东的持股比例,合计持股比例达50.7559%。
财务数据方面,能通科技2017年营业收入为1.17亿元,净利润为3077.81万元,毛利率近50%,此后再无业绩披露。
九联科技2024年亏损1.42亿
九联科技主营智能终端和通信模块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业务主要面向运营商市场,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机顶盒、智能路由器、智能摄像头、鸿蒙终端、智能机器人产品、光伏项目等。
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1亿元,归母净利润-1.99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08亿元,同比增长15.54%,归母净利润亏损1.42亿元,同比收窄28.80%。
九联科技一季度业绩公告称,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约5.46亿元,同比减少17.45%;归母净利润亏损约5648万元,由盈转亏;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1143元。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环境及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影响,叠加国内运营商市场竞争激烈,九联科技核心业务(如数字机顶盒、网络通信设备)盈利空间被压缩,产品毛利率从2019年的22.61%降至2024年的11.59%。
九联科技早已涉足鸿蒙生态,并参与了华为盘古大模型的算力底座建设。若此次收购计划顺利推进,军工业务的高毛利率有望优化其盈利结构,进而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军工与AI技术深度融合,有望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新增长点,进一步强化其“科技 安全”的属性。
能通科技在保税科技收购预案中总体估值为8.8亿元,再经过多轮股权融资,业内推测最新估值在10亿元以上。以此测算,九联科技收购能通科技51%股权,代价或不低于5亿元。
根据公告内容,本次交易明确表示“不涉及公司发行股份”,且不会导致九联科技控制权的变更。如此来看,收购资金或将通过现金支付完成,收购后或将进一步加大公司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