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节水灌溉技术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亚楠
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万亩棉田丰收在即。
当地棉田使用了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改以往漫灌模式,棉花用水量减少50%,缓解了当地的水资源紧张问题,全年棉花长势良好,预计产量可以翻一番。
乌兹别克斯坦乌国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占国家GDP超过20%。农业灌溉基本采用漫灌方式,农业用水占96%,节水灌溉面积不足1%,亟需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疆兵团自上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以膜下滴灌为代表的节水灌溉技术,在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节水产品制造研发、工程技术应用、标准与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建立了具有世界优势的产业体系。
在兵团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石河子大学教授刘洪光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新疆天业集团、新疆惠利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天业塑业等在乌中资企业和单位,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节水技术联合攻关、技术示范与应用推广、多形式培训交流并建立节水示范区。经过多年努力,示范区节水成效显著,作物产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同时将节水技术推广与当地减贫政策结合,初步形成了乌兹别克斯坦节水减贫模式。
▲石河子大学教授刘洪光在乌兹别克斯坦节水灌溉示范区进行现场指导。
目前,中国高效节水技术已经在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锡尔河州、安集延州等多个州成功应用到棉花、水稻、小麦等多种作物。兵团节水灌溉技术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成功示范与推广,为中亚干旱区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了中国方案。(人民日报记者 李亚楠)
审签:蒋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