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五五”转型路|维信诺:以ViP技术突破重塑中国显示产业新格局
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科技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跃升,迫切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引领突破。
作为我国新型显示领域的代表企业,维信诺(Visionox)以自研的ViP(维信诺智能像素化技术Visionox intelligent Pixelization)技术为支点,不仅打破了传统AMOLED制造路径的长期桎梏,更在全球显示产业变革中抢得先机,为中国从“显示大国”迈向“显示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破FMM桎梏:以ViP技术实现性能“倍数级增长”
长期以来,全球AMOLED产业高度依赖精细金属掩模版(FMM)蒸镀工艺。这一技术路线不仅材料利用率低(普遍低于30%),且受限于FMM在大尺寸基板上的形变问题,难以向高世代线延伸,严重制约了OLED在中大尺寸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更为关键的是,FMM核心技术和产能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构成我国显示产业链的“卡脖子”环节。
面对这一困局,维信诺于2023年5月正式推出ViP技术,开创性地将半导体光刻工艺引入AMOLED像素图形化制造,实现了对FMM蒸镀路线的根本性颠覆。ViP技术通过曝光与刻蚀精准形成红、绿、蓝子像素,彻底摆脱了对FMM的依赖。这一变革不仅规避了海外企业在FMM领域的技术封锁,更在工艺精度、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上实现了全面跃升。
技术突破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带来的性能“倍数级增长”。传统FMM AMOLED 的加工精度普遍不到800ppi,而ViP技术(经测算)可实现高达1700ppi的像素密度,这为AR/VR等近眼显示设备突破“纱窗效应”提供了终极解决方案。同时,ViP技术将有效发光面积(开口率)从传统AMOLED的约29%大幅提升至69%,结合Tandem叠层器件结构,使面板在亮度或寿命上获得数量级提升——可实现常规FMM AMOLED 4倍的峰值亮度或6倍的使用寿命,且两项优势可根据终端需求灵活取舍。

重塑产业生态:从技术突破到战略破局
量产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是ViP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验证。2023年12月15日,维信诺ViP AMOLED量产项目首片模组成功点亮,标志着无FMM光刻技术路线首次实现技术可行性落地。2025年10月,全球首条搭载ViP技术的G8.6代AMOLED生产线在合肥顺利全面封顶。
ViP技术的深远影响更体现在其重构了整个产业生态。传统OLED工厂受制于FMM定制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而ViP技术凭借光刻工艺的设计自由度,使单一工厂可灵活生产从1英寸智能穿戴到4X英寸车载显示的全尺寸产品,显著提升了产线利用率和运营弹性。
更为深远的影响是,ViP技术有望打破基于FMM的全球专利壁垒。长期以来,海外企业凭借FMM相关专利构筑了严密的技术护城河。ViP作为全新技术路径,突破了原有知识产权体系,为我国显示产业赢得了战略主动。
面向“十五五”,ViP技术将成为推动“AMOLED ”全场景应用时代的核心引擎。随着G8.6代AMOLED生产线加速推进,ViP技术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助力我国在高端显示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维信诺ViP技术的突破,不仅是一项工艺创新,更是一次产业范式的重构。它用中国智慧破解了全球显示产业的共性难题,彰显了我国科技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的决心与能力。在“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这样的核心技术突破,正是中国智造迈向全球中高端的坚实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