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社会

杨元庆:未来的超级智能将通过“一体多端”来实现

人阅读 2025-09-19 17:46:18业界资讯

作为国内高校首个以众筹方式运营的教育基金,今年85基金迎来10周年。10年来,85 基金已奖励优秀学生136人次、资助青年教师11人,总发放金额达630.4万元,持续推动科研水平跨越式提升与人才梯队建设,为国家培养输送兼具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的计算机领域优质后备力量。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右)与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帆教授(左)在颁奖仪式上展开对话。

吴帆教授正是85基金成立后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的获得者。10年来,他从一名优秀的青年学者成长为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在大小模型协同智能、分布式智能系统、大数据管理、智能博弈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20余项。

以下为杨元庆与吴帆对谈核心内容:

吴帆教授:85基金成立十年来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我们很好奇想了解一下,10年前捐赠这个基金背后,有怎样的一个故事?

杨元庆:2015年我们毕业30周年时,大家一起商量要为母校做点事情,回报母校培育之恩。交大的精神就是“饮水思源”,无论毕业以后我们走多远、飞多高,无论我们事业做的有多大、经济能力有多少,都应该饮水思源、回报母校,大家应该一起参与,所以就用了众筹的方式。

我们80年代在交大读书的时候,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非常有限。系里唯一一台计算机——王安电脑,就是由校友王安捐赠的。要不是他的慷慨捐赠,我们连计算机都没机会摸到。正是这台电脑,在我心里种下了计算机梦的种子,走上了一辈子从事IT行业的职业道路。我们希望能够传承交大饮水思源的精神,回馈母校,让后辈的学弟学妹们也能从中受益。

我们觉得,要助力母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不仅要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还要帮助青年教师。要给予他们科研、教学所需要的资金支持,让他们能够在学校里潜心做好研究,这对于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前沿科研成果的取得,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基金这10年的行动,可以带动更多校友力量为母校发展做贡献,希望饮水思源的精神能够在交大人中代代相传,助力母校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影响力。

吴帆教授:杨学长不仅为交大捐赠了教育基金,还捐赠了一座全国高校算力最强的科学计算中心“思源一号”。在它加持下,我们很多科研项目都跑出了“加速度”,在材料科学、天文、化学等领域帮助交大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除了个人捐赠,联想跟交大还成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联合实验室。在人工智能时代,您觉得像联想这样的全球化科技龙头企业,跟交大这样的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怎样做“最佳队友”,才能迸发出更多创新的活力?

杨元庆:在人工智能浪潮之下,校企合作,又叫“产学研融合创新”是大势所趋,也是非常必要的。高校擅长做基础性研究,但也要进行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科技企业注重技术的市场应用,但企业要想走向世界前沿,就必须重视基础性研究。因此,校企联合创新是最好的方式,双方能够各自发挥优势,共同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

联想多年以前就认识到,想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企业要往前走,必须跟大学、科研院所有更深的合作。所以我们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里,都会有一部分拿出来专门做校企合作。现在我们跟上海交大、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校企合作科研攻关。

上海交大是联想进行校企合作的一个“样板”。2021年,联想集团与上海交大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想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投资孵化三个领域跟交大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共同助力国家科创发展。现在,联想不仅跟交大设立了智能设备联合实验室和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推进科研创新;还设立了联想创新创业基金、新生助学金等项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联想创投也投资了很多交大校友创办的初创企业,孵化创新技术的产业应用。

近年来,联想跟交大在“个人智能”、“企业智能”与“材料及设备创新”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联想与计算机学院陈全教授合作的“云资源管理”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在人工智能方向,我们正与计算机学院余炀老师携手推进智能体个性化技术研究,致力于让AI更懂用户,实现“想你所想,做你所做”。

联想正在致力于实现混合式个人智能和混合式企业智能,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前沿AI技术研究,联想非常乐于跟母校联手,共同实现更多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突破和创新,共同推动AI普惠,为国家科技发展做更多的事情。

吴帆教授:现在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最好的时代。正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emis Hassabis所说,要实现通用型人工智能,还需要1-2个Transformer级别的新技术产出。校企合作能够加快创新的速度,既推动科研水平提升也能助力企业发展,实现彼此共同成长。最近几年,无论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投入很多精力在突破人工技术杨学长您认为未来AI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挑战又在哪里?

杨元庆:当前AI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通过重度的算力和资源投入,推动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向通用型人工智能演变;另一个是侧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实现AI普及普惠。中国在AI应用领域发展潜力很大,因为我们不但拥有规模庞大的市场,还拥有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制造业体系,“AI向实”是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一次珍贵历史机遇。

我们认为,混合式人工智能是实现AI普惠的最佳路径。混合式人工智能通过公共智能跟私域智能体的混合并用,能够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并且能够实现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AI服务,是未来AI发展的大势所趋。

混合式人工智能分为混合式个人智能和混合式企业智能。在个人智能方面,未来会是“一体多端”,“体”是指超级智能体,而“端”是指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未来的智能终端将是智能体原生的,每个终端上都有智能体,并且能够跨终端、跨平台实现数据打通和智能体协作。因此,智能终端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设备,而是被统合在属于用户个人的超级智能体之下,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体协作网络,以“人”为本位的超级智能。它的终极目标是要想你所想,做你所做,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Personal AI Twin个人智能双胞胎。

在企业智能方面,未来企业将充分挖掘和释放自己的数据的价值。通过构建混合式基础设施,以定制化、本地化的方式在企业内部部署大模型,开发各类领域智能体应用,最终让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Enterprise AI Twin企业智能双胞胎。

联想致力于推动AI普惠。在混合式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还有很多技术需要去创新。比如,现在的智能终端可以“看你所看、听你所听、记你所记、想你所想”,但如果把用户每一秒看到的数据都要存储下来,这个存储量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要学习人脑的思维方式,择取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学习、推理,这都是比较创新的技术领域。我们也期待能够以产学研融合创新的方式去突破。

吴帆:感谢杨学长,为我们绘制了未来通往AI普惠时代的蓝图。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都有可能是我们未来人工智能大潮中做出关键性突破的贡献者,杨学长对他们有什么寄语?

杨元庆:希望同学们在扎实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要注意拓宽眼界。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传感器、数据、模型、算力等很多因素。很多人工智能创新很多都是在交叉学科领域突破的,希望大家不要设限,涉猎广泛才能更有更多启发和突破。期待未来的获奖师生当中涌现更多AI时代的领军人物。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