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数据张永健出席2025服贸会,万卡集群铸就超级智能体“超级引擎”
数智领航,服贸焕新。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期间,2025中国AIGC创新应用论坛同步召开。博大数据CEO张永健受邀出席并发表演讲,聚焦“乘势算力中枢,助力超级智能体构建”的主题,深度剖析了人工智能体发展的新趋势与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作用,为行业描绘了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
万卡集群崛起:构筑超级智能体时代的“超级引擎”
当前,人工智能正从工具型应用向认知型系统跃迁。行业分析表明,超级智能体作为一种多模态、跨平台的认知操作系统,正在重塑人机交互范式。这类系统不仅具备感知与交互、认知与决策、自主与演进等核心能力,更能实现对传统应用与智能体的统一调度,执行复杂任务并持续自我进化,成为能听懂、看懂、思考、并能主动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数字伙伴”。
张永健指出,智能体发展已形成清晰的分级体系——从L1级的功能型辅助工具到L5级的自主智慧系统,智能体正逐步实现从简单任务执行到超越人类专家水平的跨越。而超级智能体的诞生,背后离不开“超级引擎”的支撑——万卡级别的算力集群已成为训练尖端智能体的核心保障,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
然而,万卡集群的建设正面临高性能基础软件、大规模并行优化、高性能芯片、大规模组网、高性能存储和大规模运维等六大挑战,张永健认为,“构建万卡集群,是一场从芯片、网络、存储到软件和运维的全技术栈极致融合与优化挑战,本质上是一场算力的军备竞赛。”
对此,博大数据构建了“AI超级反应堆”,能够支撑各行各业智能体应用的搭建,从企业电商、城市服务到政务服务,助力智能体能力落地生根。
智算中枢赋能:绿色化、集群化与互联化驱动算力变革
没有强大的算力,就没有真正的智能。支撑智能体发展的智算中心需具备五大趋势,即超大规模集群化、极致能效与降耗、高效制冷能力、高速互联与协同,以及全栈TCO优化。
在集群化架构方面,未来五年智算中心园区规模将从100-200兆瓦跃升至300-500兆瓦,集群化架构将成为应对智能体指数级增长的必然选择。通过大规模资源整合,可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可有效降低单位算力成本;通过弹性资源调度和高可靠性设计,可保障AI训练和推理任务7x24小时安全稳定运行。
面对智算中心规模扩张带来的能源消耗挑战,张永健提出"全绿色、全回收、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环境侧,优化算力中心选址,优先考虑部署在太阳能、风能丰富的地区,实现“能源就地消纳”,同时借助山洞、海底等自然界“免费冷却”的地形优势,降低降温能耗;供电侧,积极投建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推动绿色能源直接应用;用电侧,大力推广液冷等先进制冷技术,实现数据中心能效的革命性提升。
张永健特别强调了“智”冷革命的重要性。随着单机柜功率密度从5-8kW迅速提升至20-30kW,传统风冷系统已难以满足散热需求。液冷技术将使PUE从1.5降至1.1-1.2,甚至更低,实现从资源输入、使用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资源高效利用。
与此同时,智算网络正从“业务连接”迈向“算力聚合”。伴随智能体爆发,亟需构建高带宽、低延迟、无损的AI网络基础设施。智算中心以CPU、GPU等异构算力为核心,实现算力的高效协同。博大数据正积极构建此类智算网络,通过智算网络,把分散的算力聚合起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真正坚实的底座。
在TCO重构方面,张永健提出,智算中心已从TCO 1.0的CAPEX主导,到TCO 2.0的OPEX为王,进入TCO 3.0的价值赋能时代。“TCO不再只是一个成本公式,它更是企业竞争力的公式,融合了成本、能效、绿色合规和智能调度,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最大化。”
博大数据全球布局:筑基“数字世界引擎”战略支点
智能体从L1到L5的跨越,对算力超大规模、绿色集约、高速互联全局优化等提出了空前要求。作为领先的融合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商,博大数据基于未来智算中心的设计理念,全球布局,构建了支撑智能体未来的“数字世界引擎”。
立足中国,辐射全球,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博大数据已构建了京津冀、内蒙古、长三角、成都及粤港澳五大核心枢纽,同时率先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布局。
其中,内蒙古乌兰察布智算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绿色能源,打造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算力高地;深圳前海智算中心聚焦服务大湾区的高频金融科技与前沿AI研发需求。
面向全球,博大数据率先落子东南亚菲律宾,下一步将进军中亚。这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的数字化需求,更重要的是为国内企业的出海、以及全球智算资源的协同,提供了关键的网络节点和跳板。
“算力是智能时代的土壤,超级智能体是这片土壤上生长出的最绚烂的花朵。”张永健表示,博大数据将继续以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为根基,与生态伙伴共同助力超级智能体的构建,共赢智能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