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壶新品W4 AI同传耳机发布,“骨声纹”技术有何神奇魔力?
出海愈盛,跨语言沟通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相关技术与产品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近日,深圳时空壶技术有限公司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上推出的W4 AI同传耳机,凭借创新的“骨声纹”拾音技术,吸引了全球目光,为解决跨语言交流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案。
“骨声纹”技术革新:打破传统拾音局限
长久以来,传统翻译设备的拾音方式在嘈杂环境中饱受诟病。常规麦克风易受外界噪音干扰,导致翻译内容不准确、不完整,极大地影响了跨语言交流的质量。此前,时空壶历时三年沉淀,通过独创的矢量降噪技术解决环境噪音识别问题,将80分贝下的拾音准确率提升到了极高水准,让双向同传首次成为现实。而此次,时空壶W4 AI同传耳机在技术上创新性地采用“骨声纹”拾音技术,堪称AI跨语言交流的一次重大突破。
从技术原理来看,“骨声纹”技术是对骨传导原理的深度优化与升级。耳机内置超灵敏震动传感器,当用户开口说话,音频振动引发耳骨产生细微震动,传感器能迅速、精准地捕捉到这些耳腔内的震动信号。这一过程不依赖外界空气传播声音,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噪音的干扰。
为进一步提升拾音效果,W4还配备了“骨声纹信号与麦克风信号混合拾音”算法处理技术。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即便用户身处环境噪音高达100dB的极端嘈杂环境,如喧闹拥挤的展会现场、列车轰鸣的车站、音乐震耳的酒吧等,W4也能巧妙地从复杂的环境音中抽丝剥茧,清晰提炼出用户的说话音频。这一技术组合有效解决了传统麦克风拾音方式在嘈杂环境下的固有缺陷,确保翻译内容准确无误,极大地优化了面对面跨语言对话体验。
实际体验:嘈杂环境下的沟通利器
经过记者们在IFA展会现场的实际体验,W4“骨声纹”技术的优势展露无遗。柏林IFA展会素以科技盛会闻名,吸引着全球用户和科技公司的目光。展会现场人潮涌动,各种交谈声、广播声、设备运转声交织,噪音分贝远超普通环境。以往在这种嘈杂场景中,使用普通翻译设备,常常因外界噪音干扰,翻译内容夹杂大量杂音,导致沟通不畅。
记者在佩戴着W4游览IFA展会的过程中发现,W4不仅能够在嘈杂的喧嚣声里精准识别自己说的话,同时翻译交流的体验也十分丝滑。借助W4的“骨声纹”拾音技术,说话者的声音被精准捕捉,翻译结果清晰呈现,在连续走访了几个展台后记者感受到,在骨声纹技术的加持下,时空壶距离彻底屏蔽环境音,只清晰还原说话者内容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每一个体验过的外国人都惊叹于此技术的效果。客户也对沟通的顺畅性感到惊喜,对业务合作的推进更加积极。
与前代及竞品对比:优势凸显
与时空壶自家前代产品W4Pro相比,W4的“骨声纹”拾音技术在应对极端嘈杂环境时优势明显。W4Pro采用的是三麦克风阵列与矢量降噪技术,在85分贝的嘈杂环境中,能保持92%以上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表现已十分优秀。但当环境噪音进一步升高,接近或超过100dB时,其拾音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而W4凭借“骨声纹”技术,可在高达100dB的环境中稳定拾音,确保翻译准确性,为那些经常在复杂、极端嘈杂环境中进行跨语言交流的用户提供了更可靠的选择。
与市场上其他竞品相比,多数翻译设备仍停留在传统麦克风拾音阶段,在嘈杂环境下的翻译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具备降噪功能的产品,也只是通过算法对采集到的声音进行后期处理,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外界噪音的干扰,在极端嘈杂场景中的表现远不及W4的“骨声纹”拾音技术。
功能拓展:不止于拾音的全面提升
除了卓越的拾音技术,W4在其他功能方面也可圈可点。在语言翻译能力上,它支持42种语言及95种口音的即时互译,能满足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跨语言交流需求。无论是与欧美国家商务伙伴洽谈合作,还是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友人交流文化,W4都能准确翻译,让沟通畅通无阻。
在应用场景适配方面,W4定位精准。对于一线业务员而言,在客户拜访、业务沟通等办公室1V1对话场景中,其精准翻译(含录词)功能,如同贴心的语言助手,能帮助业务员准确传达信息,减轻沟通压力。业务员还可根据行业、业务需求自定义热词,使翻译更贴合实际工作场景。在移动、嘈杂的复杂场景,如展会现场、工厂探访时,W4的快速启动、简便操作以及强大的降噪和旁听翻译功能,确保了在动态环境下也能稳定实现双人同传对话,为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时空壶W4 AI同传耳机凭借“骨声纹”拾音技术这一创新亮点,在跨语言沟通领域脱颖而出。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用户的嘈杂环境拾音难题,还在功能应用上深度贴合用户需求,为全球用户带来了更加高效、便捷、准确的跨语言交流体验,有望引领AI同传耳机的新潮流,重塑行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