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理赔员泄露车主信息被处罚
不少车主可能都有过类似经历:车辆发生事故后报了保险,自己还没来得及联系拖车或维修店,修理厂的人却已经主动找上门来。这种看似“高效”的服务背后,其实隐藏着信息泄露的隐患。
一位曾在保险公司理赔岗位工作的周姓人士,通过实名举报前东家的方式,揭开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真相。据其透露,在任职期间,他按照上级指示,将上千条包含事故车辆车牌号、车主电话、事故地点等敏感信息的客户资料,提供给了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4S店。此事被查实后,他受到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并被公司解雇。
该人士认为,自己只是执行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并未从中谋取私利,因此不应承担被辞退的后果。他介绍,自己曾担任保险公司理赔部门的警保联动岗位,主要负责车险理赔事务。2023年9月29日,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刑事拘留,羁押30天后转为取保候审。今年3月,当地公安机关依据网络安全法对其处以1500元罚款。其直属主管则因同样问题被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该人士已向相关金融监管机构提交投诉材料,并于7月中旬完成配合调查的笔录程序,事件仍在进一步处理中。
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在接到车主报案后,应当主动询问其维修意愿——是前往品牌4S店,还是选择其他维修机构。然而,部分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修理单位将事故车辆视为重要业务来源,若保险公司未征得车主同意,便直接将事故信息转交相关维修点,尤其是涉及送修服务的情况,就可能构成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提供。
一旦车主就此提出投诉,涉事保险业务人员及相关责任人都将面临相应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