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回儿童手表引热议
近日,一则“环卫工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据了解,7月1日,来自深圳的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但在下车时不慎遗落了一块儿童手表,手表被装在一个干净的纸质垃圾袋中。当她发现手表不见后,通过定位功能得知其仍在大同南站附近,推测已被当作垃圾处理。
次日,卢女士联系了大同市城市管理局寻求帮助。经调查,确认该垃圾袋已进入垃圾中转站的挤压箱内,而箱内垃圾总量约有8吨。为尽快寻找失物,当地相关部门迅速将这批垃圾转运至一处空地。两名环卫工人在高温环境下徒手翻找,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最终于当日16时50分成功找到手表,并在当晚将其归还给卢女士。
尽管手表最终失而复得,但事件在网络传播后却引发了不少质疑和讨论。许多网友认为,为寻找一块儿童手表动用如此多的人力和资源并不值得。“如果是人工耳蜗或者其他关乎生命健康的物品,这样做或许可以理解,但一块手表是否值得如此兴师动众?”类似的质疑声音在评论区频频出现。
同时,也有观点指出,在高温天气下,让环卫工人翻找整整4个小时,实在令人担忧他们的身体健康。“谁来关心一下这些一线工作人员?”不少网友对此表示心疼。
对此,大同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提供帮助是职责所在,不应过度解读这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