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观察|俄总理访华先“露两手”,外国政要为何热衷中国古语?
撰文|韩静
被引用的经典名句,既具有政治色彩,又韵味十足、应时应景
“中国唐代诗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建议我们一起迈出这样的一步。加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造福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5月23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在中俄商务论坛上,欣然引用唐诗《登鹳雀楼》中的名句来阐释俄中关系,释放双方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信号。

5月23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在中俄商务论坛上发言
其实,米舒斯京引用唐诗并非“首创”,许多外国政要访华演讲时都爱“露两手”中国文化经典名句。
俄总理率豪华代表团访华
23日,上海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高朋满座,中俄商务论坛隆重举行,来自中俄两国政府部门、有关地方和工商界的1100余名代表出席论坛。
首次访华的米舒斯京对此充满期待,从其带领的代表团阵容可见端倪。俄媒称,俄方嘉宾包括米舒斯京率领的高级官员和重量级商人代表,他们中有3位副总理、5位部长和一些大型企业高管,规模超过500人。
论坛上,米舒斯京再次强调一项重要目标,即2023年俄中贸易额实现两国元首确立的2000亿美元。鉴于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2.71亿美元和第一季度俄中贸易向好的趋势,俄媒认为达成这一目标应该没问题。
那么,“2000亿美元”意味着什么?俄方代表称,俄罗斯粮食将更多出口到中国,中国品牌汽车将在俄实现本土化生产,今年俄对华能源供应量将增长约40%,而中国人今后赴俄旅游有很大概率获得免签待遇。
不仅如此,俄外贸银行行长科斯京同日宣布,俄央行已在储备人民币,并为超过70%的俄中贸易提供人民币和卢布。
外国政要爱“秀”中国古语
引用对方文化中的名言名句,虽不是国际交往惯例,却广受外国领导人及其智囊团青睐。
今年2月,伊朗总统莱希在华访问三天。来访前,他曾在《人民日报》撰文称中国是“患难与共”的朋友,并将其描述为“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回顾往昔,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翻译“温故而知新”谈中美关系;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谈世界格局;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谈中日两国发展共同利益。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不仅如此,被引用的经典名句,既具有政治色彩,是为特定背景作出的选择,又韵味十足、应时应景。
例如,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就用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在中美邦交逐渐恢复正常之际,确实显示出尼克松的迫切心情;匈牙利副国务秘书史迪兹·齐盖蒂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阐释丝绸之路和中医药,而匈牙利也是欧盟第一个接受中国医学学位的国家。
为什么引用中国经典?
美国斯坦福大学语言中心的伊丽莎白·拜恩哈德教授认为,无论处于什么场合,各国政要公开引用汉语中的名句无非有三个目的:
一是让作为受众的中国人更加了解自己讲话的内容;二是表现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与关注的态度;三是拉近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外国政要“秀”中国听众所熟名言,一方面既体现自己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与领悟,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友好与尊重,希望得到中国人的认可与支持。
因此,在关键场合准确、形象地引经据典,逐渐成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不可缺少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段。上述多个例子都证明,适当运用对方的历史经典,能够收获不错的外交效果。
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强表示,外国政要引用中国名句,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中国在国际上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国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不断上升。
(资料|环球时报 中国论坛网 楚天都市报等)
统筹:王攀
编辑:陈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