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大力弘扬丝路精神 于危机中育新机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鼓励他们为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复信中,习主席再次提到丝路精神。丝路精神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它是矢志奋斗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友好交往发展的智慧光芒,为造福各国人民不断注入精神动力。
要传承和平合作的精神。纵观世界和中国历史,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到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再到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丝绸之路的发展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国家稳定、没有战乱才能丝路畅通,只有各国遵守和平合作的精神才能丝路畅通,国家才能发展得比较顺利,反之就会遭受波折、损害和反复。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信丝路各国一定能汲取先贤智慧精华,把历史上和平合作关系与时俱进地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美好的时代,从而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要传承开放包容的精神。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当今世界,各种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一些国家以意识形态为界,大搞价值观联盟,推行价值观外交,大肆宣扬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世界各国之间是开放合作还是孤立分裂?这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抉择。中国恰逢其时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当今世界提供了新的规范与价值引领,为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提供了理念指引,这必将绘就人类文明新蓝图,塑造世界民族融合发展新格局。
要传承互学互鉴的精神。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正是沿着这条路,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向了世界,西方的医药、天文、历法也传入了中国。然而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将科技问题意识形态化,故意对中国制造技术壁垒,对中国进行高端科技围堵和遏制。未来,只有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搭建完善互学互鉴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才能不断推动整个世界的科技活动和生产力的进步。
要传承互利共赢的精神。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创造了一个个国家大发展、地区大繁荣的盛景,有汉唐盛世,有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也有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等良港兴旺发达。丝路各国在助推中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自身经济发展。未来,中国还要进一步传承互利共赢的精神,将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希望丝路各国都能把握好历史机遇,走好互利共赢合作之路,做大做好共同利益的蛋糕,为本国人民提供更多福祉。
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丝路精神,是因为它蕴含了时代所需的能量。弘扬丝路精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今天“一带一路”国家交往全过程,把它体现于商贸、文化、科技交流中,我们就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