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将5G视为未来竞争力的支柱……
近日,爱立信发布一份名为《企业连接状况—美国2025》(The State of Enterprise Connectivity-United States 2025),在报告中,爱立信对美国很多企业就5G应用话题进行调研,在调研基础上,报告显示,在经济不确定性、人才短缺和数字化转型需求激增的背景下,美国企业前所未有地重视连接技术,并将5G视为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支柱。同时,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物联网推动了紧迫的新连接需求。
当前,5G已商用6年多,对于各行业企业的应用成效还未达到预期较好的状态。不过,经过6年的实践,产业链不断成熟、应用成本持续下降、企业接受度持续提升,5G行业应用已呈现出向好趋势。正如调研所示,大多数企业将5G视为未来竞争力的支柱,在5G发展的“下半场”,企业的应用效果将持续显现。
哪些数据揭示了5G是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支柱
《企业连接状况—美国2025》报告中提出,93%的企业认为5G等安全、高性能的网络对于美国保持全球技术领先地位至关重要,而92%的企业表示下一代连接对于释放商业创新至关重要。企业特别关注5G如何支持带宽密集型和延迟敏感型应用,例如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自动化流程和海量设备连接。
在5G与人工智能关系方面,企业一致认为两者是共生关系。报告指出,88%的美国企业认为5G对于优化工作场所的人工智能应用至关重要,而90%的企业表示人工智能已经通过自动检测和修复问题来提高网络安全性。人工智能还有助于抵消持续存在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近90%的企业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通过自动化分析和减少手动任务来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技能。这种相互作用体现了双方的良性循环:5G实现了人工智能工具所需的高速数据传输,而人工智能则增强了这些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调研报告显示,随着5G的普及,物联网的采用正在加速,58%的企业已经部署了物联网解决方案,另有34%的企业计划进行新的投资。物联网部署的案例中,54%部署了安防系统,41%部署了视频监控,38%部署了GPS和路线管理、37%应用于车队管理,35%引用于预测性维护。
不过,5G在企业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障碍。报告显示,52%的企业认为部署和维护网络的成本是最大的障碍,46%的企业认为升级已有硬件系统实现适配的复杂性是一个重要的障碍,41%的企业认为现有基础设施的一些问题阻碍5G应用。
另外,近80%的受访者表示频谱拍卖延迟阻碍了5G部署和创新,凸显了监管政策对竞争力的重要性。相关立法者呼吁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需要重获频谱拍卖权,为5G提供更多频谱资源。
5G“下半场”开始,企业数字化应用向5G要成效
笔者曾在《谷歌前CEO称“5G竞赛美国落后于中国”,但千万别忽视美国的后发优势!》一文中提出,此前几年,美国5G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受制于无线电频谱、设备商和终端商数量少,生态不完善的影响。不过,5G的商用是一个长跑的过程,其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应用,即让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采用5G技术实现数字化升级,提升各产业的实力,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并不意味着未来5G应用落后。爱立信的调研报告就揭示了美国企业对5G需求的持续上升,为未来5G应用落地打下基础。美国在多个方面已具备一定的5G应用发展条件,在基础设施继续后其后发优势会体现出来,主要包括:
第一,技术方面,5G应用于各行各业实际上是多元化技术融合应用的过程,5G必须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ICT技术的结合才能实现行业应用落地。而在技术综合性实力方面,美国具有绝对优势,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具有领先地位,虽然此前5G基础设施是短板,但在未来参考现成经验,会快速形成综合技术融合应用,体现出其后发优势。
第二,产业基础方面,5G在各行业的应用需要各行业具备较好的基础。包括各行业本身的技术基础、已有数字化水平等条件,决定了5G在行业应用的成效。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达为全球第一,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比超过80%,可见美国各产业对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领先,各产业数字化水平也具有领先地位,有了这一基础,各行业若是对5G有应用需求,则可以实现快速的落地,因此可以发挥5G后发优势。
第三,美国产业界也通过多种其他方式推进5G技术和部署进展。美国5G相关产业链企业并未坐等运营商缓慢的5G部署,而是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包括积极推动CBRS共享频段,提供企业专网频段授权,并推动专网落地;很多厂商不断创新,推出了5G云核心网、边缘计算方案,协助运营商和企业快速实现5G应用等。
美国企业认为5G是未来竞争力的支柱,在中国5G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的背景下,未来5G也应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柱。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459.8万个,千兆端口数达3053.2万个,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工信部在过去几年组织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全国“5G 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2万个,一批“无人矿山”“黑灯工厂”“智慧港口”等新模式、新业态逐步壮大。消费领域,智能终端、电商直播、沉浸式购物、数字文旅等新型信息消费产品和模式蓬勃发展。5G应用在500多家三甲医院落地推广,覆盖院前急救、住院治疗、康复出院各个流程。
在已有基础上,5G在赋能企业数字化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在笔者看来,5G发展已进入“下半场”。上半场“人联”发展较快,而受限于5G物联网技术标准成熟度、行业用户接受度、应用成本以及经济增长放缓带来企业投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5G物联网连接规模有限,行业应用深度渗透还有待加强。5G下半场,“物联”必须发力,通过物联网连接的深入渗透,将5G能力带进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各个场景、流程中,真正实现5G对行业的赋能。
对于下半场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充分推动5G专网建设,丰富专网环境中物联网连接规模并为企业带来更多应用场景。另一方面,5G发展应充分融入“AI ”和“数据要素X”等重大行动中,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各行业深入开展“AI ”和“数据要素X”的行动,各类物联网的应用应充分与“AI ”和“数据要素X”行动深入融合,发挥物联网感知、传输等方面差异化优势,形成乘数效应,共同促进行业变革升级。
5G的竞争不仅仅是短期几年中5G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5G是赋能性技术,最终目的基于5G形成的国民经济各产业数字化升级和竞争力提升,期待5G的“下半场”能成为各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