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发明的“苹果人”“安卓人”概念火了:“安卓”竟然成脏话了
9月14日消息,一段时间不上网,“安卓”竟然变成脏话了。
近日,网红博主 @户晨风 抛出的 “安卓人” 标签,让 “苹果人”“安卓人” 的玩梗席卷全网。原本只是手机品牌的差异,竟被延伸成一套荒诞鄙视链,甚至 “安卓” 二字成了暗含贬低的代名词。
到底什么是 “苹果人”“安卓人”?按 @户晨风 的逻辑,用 iPhone 就是 “苹果人”,得配套 “苹果房”(户型好、装修精致)、开 “苹果车”(比如特斯拉)、逛 “苹果超市”(如山姆);
用安卓手机就是 “安卓人”,对应 “安卓房”(格局差、隔音糟,有网友调侃 ‘隔壁看电视像在自己家放’)、“安卓车”(油耗高、中控乱),连宠物都逃不开 —— 非名贵品种的猫咪被称作 “安卓猫”。
更细致的是,还分了 “浓度等级”:苹果中的苹果、苹果中的安卓、安卓中的苹果、安卓中的安卓。
最引发争议的是学历划分:本科以上算 “苹果学历”,大专、三本直接归为 “安卓学历”。
这套划分一出,网友炸了:“我用安卓机,凭本事考上211硕士,这算啥?”“救助的流浪猫温顺粘人,凭啥成‘安卓猫’?”
这种荒诞的划分,反映了当代消费社会的身份焦虑,也折射出手机消费演变成了一种文化身份的标志。
其实,思维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能明白,这种荒诞的身份划分纯粹是一种博流量的“引战”和“拉踩”式做法,但为何又能“激怒”很多人,并引发如此广泛的传播呢?
有分析认为,这个梗火起来的背后反映了当代消费社会的身份焦虑,也折射出手机消费演变成了一种文化身份的标志。深层原因在于它触及了当代人的身份认同危机。
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人们试图通过对消费品牌的选择,来寻找自身的定位和归属感。
另外,从网络传播角度,一来,它能释放有些人的的阴暗面;二来,也满足了大家玩梗的需求。可架不住有人,把梗当真了,自称“苹果人”,管亲妈叫“安卓妈”。
但稍微有一些人生阅历的人,只会呵呵一笑。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