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校园手机禁令益处多:提升学生幸福感、改善心理健康与校园体验
9 月 10 日消息,随着校园手机禁令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数字断连”理念日益普及,南澳州的专家近期发布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一举措对提升学生幸福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及优化整体校园生活体验具有益处。
据了解,该研究由弗林德斯大学联合国际专家共同开展,核心数据来源于两部分:一是 2023 年 6 月南澳州推行校园手机禁令前后,学生对政策的反馈;二是针对数百名学生进行的深度追踪访谈,以挖掘他们对手机禁令的真实感受与见解。
弗林德斯大学教育、心理与社会工作学院研究员兼临床心理学家玛塞拉・拉东茨博士指出:“两项研究共同表明,无手机校园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宝贵的‘数字断连’机会,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学习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她进一步补充:“研究结果还再次印证,尽管手机禁令是一种性价比高的干预手段,但仍需搭配更全面的配套策略 —— 包括数字素养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项目,才能帮助年轻人更好地适应日益数字化的社会生活。”
这项最新研究已发表于《计算机在人类行为中的应用》期刊。研究团队收集了南澳州 5 所学校 1500 余名学生填写的约 7000 份开放式问卷,从学生反馈中梳理出一系列积极变化,具体包括:
社交联结更紧密:面对面交流频次增加,对话质量提升,学生对同伴及周边环境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
课堂专注度提升:学习分心现象减少,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有反馈称成绩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花在管理手机上的时间也大幅减少。
健康与安全更有保障:屏幕使用时间缩短,学生运动量增加,情绪状态得到改善,网络欺凌和同学间冲突也有所减少。许多学生表示,禁令实施后,学校整体氛围更愉悦、更友善,也更安全。
正如一名学生所说:“自从实行手机禁令,我们学校就没再发生过冲突。大家交的朋友变多了,课间会一起交流,还会参与更多体育活动。”
此前,研究团队还在同一期刊发表过另一项研究。该研究对比了南澳州全州推行手机禁令前后,有禁令学校与无禁令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显示,手机禁令与学生心理困扰程度降低存在明显关联,具体表现为焦虑、抑郁等症状减轻。同时,学生反馈称,由手机使用不当引发的负面影响也有所减少,例如“错失恐惧”(担心错过社交动态的焦虑感)、冒险行为及盲目社交攀比等问题均得到缓解。
两项研究的资深作者、心理学教授丹・金表示:“尽管这些积极变化幅度不算巨大,但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 —— 若能大规模推行此类措施,即使是学生心理困扰程度的小幅降低,也可能对公共健康产生重要意义。”
近几十年来,青少年智能手机持有率大幅攀升,在许多国家,这一比例已超过 90%。随着手机逐渐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对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担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对青少年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情绪加剧,压力水平升高。
为此,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已在全国校园推行手机禁令,旨在减少潜在危害,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然而,此前关于这一政策实际效果的研究证据不仅数量有限,结论也存在差异。
同样来自弗林德斯大学教育、心理与社会工作学院的丹・金教授强调:“这两项新研究揭示了手机禁令对南澳州青少年的具体影响 —— 无论是从心理健康成果,还是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来看,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