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300可期!华为120核处理器鲲鹏930曝光:或是5nm工艺加持
8月27日消息,华为服务器处理器鲲鹏系列要更新了,毕竟鲲鹏920是2019年发布的。
现在,有媒体曝光了华为鲲鹏930的信息,看起来升级幅度相当的大,有可能也用上了5nm工艺。
报道中提到,鲲鹏930的封装尺寸约为77.5mm x 58.0mm(毕竟是120核心),这是一个很大的尺寸,这主要是由于鲲鹏930采用Chiplet(小芯片)配置,由四个不同的芯片组成。
因此,整个芯片封装由四个不同的计算小芯片组成,面积约为252.3 mm?,以及一个大型 I/O die,面积约为312.3 mm。与鲲鹏920相比,后继产品的 I/O die 面积大约大了81.26%,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了更高的96通道内存连接。
具体到CPU die的尺寸为 23.47mm x 10.75mm,包含十个CPU集群,每个集群由四个CPU内核,这意味着单个CPU die 有 40 个CPU内核。因此,鲲鹏930 的CPU内核总数为120个。
每个CPU die都拥有2MB 的二级缓存并共享 91MB 的三级缓存。仔细检查 CPU 芯片可以得出结论,它基于华为自研的基于Arm指令集的“泰山”核心。
如果简单来说,那就是鲲鹏930的CPU内核数量是前代鲲鹏920的2倍左右,以此来推算的话,可能是5nm工艺驱动的更高SRAM密度。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5nm工艺必然也会用到麒麟9300上。
要知道,之前就有博主爆料称,外界盛传的国产N 3(外界盛传达到125mtr)工艺消息大概率是靠谱的,因为专利显示的H210G56指标,计算下来就是125mtr的布线密度。
博主表示,如果真成了,那也意味着国产5nm工艺就达成稳了。
据悉,中芯国际的N 3工艺具有显著的晶体管密度,达到了125MTr/mm(即每平方毫米125亿个晶体管)。这一密度介于台积电的N6(113MTr/mm)与三星早期的5nm(127MTr/mm)工艺之间,相当于台积电的5.5nm工艺水平。
若以14nm工艺为基点(密度约35MTr/mm),N 3的密度提升幅度超过了250%,这标志着中芯国际在FinFET架构上的持续优化能力。
尽管N 3的命名容易让人联想到“等效5nm”,但其实际性能功耗表现对标的是台积电的N7P(7nm增强版)和N6工艺。这意味着在相同晶体管数量下,中芯国际N 3的能效可能比台积电的N5/N4工艺落后约15%~20%,这主要受限于EUV光刻机的短缺导致的工艺复杂度不足。然而,对于长期依赖成熟制程的国产芯片而言,这一进步已经足够打破多项技术瓶颈。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