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我们真的要告别实体SIM卡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运行商将于2025年下半年全面放开eSIM业务的办理,结合2025年初有博主曝光称部分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准备eSIM机型,或许我们告别实体SIM卡的日子真的不远了。
1 eSIM是什么?对比实体卡有何优势
eSIM,即嵌入式 SIM 卡,其将传统SIM卡的功能集成在设备芯片中,无需像传统SIM卡那样进行插拔操作。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远程配置运营商信息,实现通信功能的切换。简单来说,eSIM就像是把SIM卡直接植入了设备,让设备在通信上更加灵活自由。
不过,eSIM看似优势满满,却并未参与到国内手机业务中。根据专业人士推测,运营商因顾虑用户转网率攀升而采取消极应对态度;政策层面曾因安全风险考量,对其在手机端的应用加以限制;此外,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程度与接受度,也给eSIM在国内的普及增添了不小的阻力。
2 为什么我们现在越来越需要eSIM
eSIM有何优势?
从物理层面上,其具备抗震、耐高温等出色特性,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智能手表、平板电脑到工业物联网设备之中,特别是在AI驱动的实时交互场景中,其全时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为智能汽车、远程医疗等前沿领域筑牢了底层连接支撑。
具体到终端设备领域,众多厂商对eSIM的布局也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根据曝光,苹果将在今年推出全新设计的iPhone 17 Air,其机身厚度最薄处仅5.5mm,极可能取消实体SIM卡槽,全面转向eSIM通信技术。若 iPhone 17 Air在中国市场发布,将对轻薄手机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各种途径表明,国内厂商也在陆续布局eSIM机型,小米已在海外市场推出支持eSIM的小米 15 Ultra。随着运营商解禁,eSIM 版国产手机大概率也将在国内同步放开。一旦政策松动,华为、小米、OPPO、vivo 等头部厂商将迅速响应,eSIM 终端市场有望迎来一轮集中爆发。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eSIM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从芯片、模组、平台到终端的完整闭环。国产芯片厂商具备eSIM芯片量产能力,广泛用于智能手表、共享设备、车联网等应用场景。平台服务商和安全认证机构也日趋成熟。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还是产业链布局以及终端设备的推动等方面,手机eSIM可能真的不远了。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运营商系统重构、平台认证接入、终端适配优化等一系列配套工作,商业模式也尚未完全清晰,但eSIM所具备的优势同样不容忽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将彻底告别实体SIM卡,迎来一个全新的 “无卡通信”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