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业界新闻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人阅读 2025-07-22 07:47:10外挂

说来你可能不信,差评君分析了这三天的会议记录,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但之前没人发现的事儿。

 比如 “ 卧槽 ” 二字,竟然是同事们最常用的词语?

而且大伙儿还挺感性,全是感情,没有技巧。。。“ 感觉 ” 二字出现的频率,也位列榜单第二。

已手动和谐,编辑部素质有待提高

包括每个同事有啥口头禅,还有性格特点啥的,也都被我总结得头头是道。

当然,这么大的工作量,肯定不是咱人肉完成的,这多亏了差评君最近测到了一个好玩工具 —— TicNote。

 而它,现在可能比差评君还了解编辑部的大伙儿。

这么说吧,这玩意看起来平平无奇,只有掌心大小,薄薄一片,实际上又能记录,又能总结,时不时还能发掘出一些人都想不到的刁钻角度。

向左滑动

随时随地,长按开关两秒就能丝滑开录。实测续航能不间断录近 20 小时,存储容量可以装下超过 21 天的内容。

使用时可以磁吸贴手机,用听筒模式记录电话会议;也可以切换扬声器模式,随时记录线下会议。

打开 APP,一键就能生成总结报告。不光会上的内容又全又细,AI 还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正看到 TicNote 事无巨细的汇报,差评君真心泪目了:原来小卡拉米也可以拥有一个助理。

光靠说的大伙儿也没啥概念,下面咱就实际测测,看看 TicNote 的表现到底如何。

说到编辑部的选题会,那可是群贤毕至,群魔乱舞,经常五六个人隔空各说各的。

错过了三天选题会的差评君,收到会议录音的时候 ICU 都要烧了。

明明说的都是中文普通话,实际根本听不清一点。。。有啥办法能把录音里的信息提纯一下呢?

打开手机 APP,咱先试了试 TicNote 的播客。一个多小时的会议,浓缩成播客只有四分钟。

趁着上班通勤,差评君在车里跟听相声似的,十分钟就轻松过完了三天的选题会内容。

 这效率,直接提升 90% 以上,开倍速都没这么快的。

大伙儿可以点击听听实际效果

不过,大早上脑子好似开了无痕浏览,消息又多又杂,听一遍印象也不太深刻。

要是有人能给我来份一目了然的报告就好了。。。

你别说,它还真有。翻了翻 TicNote 的 APP,差评君发现这里不光有文字版的内容总结报告,还给出了一个分条析理的思维导图。

看这绘图质量,感觉直接贴周报上都行。

会议要点记录完整不说,它还能顺手总结观点,给出进一步的建议,秀一波自己的想法。

 说到这里,TicNote 做的还是总结向的活儿,没有深入思考,比起人类总是差点意思。而真正缩短两者差距的,我觉得是 Shadow AI 的接入。

当然,肯定有差友会问了,这和手机里各种带 AI 总结的录音应用,到底有啥差别?

差评君觉得,TicNote 最大的特点,是让我们能和过去的所有记忆直接对话,节省翻阅和回想的时间。

举个栗子,像咱们开会,各个领域的事每天都聊一堆,单拎出来哪个也凑不成一篇文章,但有时候我们根本想不起来它们之间有啥联系。

这时候,让所有的会议建立 “ 群聊 ”,Shadow 就能跨越时间,寻找被忽略遗忘的关键点。

TicNote 项目管理功能,搭建个人信息库

比如问 Shadow,“ 这些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等它表演完了,原本看似无关的事情都被串了起来,直接就把切题角度塞进嘴里,咱只要会嚼就行了。

通过不断地向项目文件夹丢录音,Shadow 会越来越了解我们的需求,成为一个知识体系完善的合格助理。

 相比起来,要把一个人培养成理想的助手,时间代价难以计算。而对于 AI 来说,就是把几个文件拖进文件夹的事。

除了和 AI 对话,Shadow 还能自发开悟,针对会议论题抛出一些深刻的观点。

比如会上提到,最近补贴大战,把外卖系统都搞崩溃了。Shadow 表示:“ 短期的流量易得,但长期的稳定难求。补贴之外,要如何赢得用户的心,才是最终的难题。”

向左滑动

巧的是,这些观点回头去看,全是咱码字时候最关心的问题。看来以后要是没有灵感,来这找找说不定能翻到啥好东西。

除了手机上的 APP,TicNote 还同步提供了网页版(ticnote.cn),可以把录音内容轻松同步,手机端有的功能它都有,更适合办公场景。

 自从用上了 TicNote,差评君对 “ 错过 ” 没那么焦虑了,反正几个小时的课,几分钟就能补完,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另外,作为一款独立的硬件,它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比如 TicNote 和手机的信道互不干扰,即使突然来电话,录音也不会被 cut。

总的来说,TicNote 好用的秘方,在于它没有为了加入 AI 硬创造需求,而是真正找到了我们的痛点 —— 让时间折叠,给忙到飞起的生活多档齐开的机会。

 测评过后,差评君觉得 TicNote 用起来还真不错。不过,光咱说好也不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有一位 “ 斜杠妈妈 ” 张想,也是 TicNote 的资深用户。

她和多重身份的间谍一样,白天是证券公司的金融分析师,晚上是初中生的妈妈,周末还得当护工照顾父母。

上班的时候,张想每天都要开两三个会议,短则三十分,长则两三个小时,会后还要总结报告做分析。

信息量太大,不出错是不可能的。

以前她也试过一些录音设备辅助办公,但大多数要么续航不行,要么单纯只会记录。而在她的工作中,细致、专业的总结是最重要的功能,因为这些活儿最累,最占时间。

本来让实习生负责各个会议的记录,结果一个小时的会,新人要花三个小时做总结,还不如张想自己上。

但是试用过 TicNote,她发现这东西好啊。几分钟就能出会议总结和思维导图,超长续航不用担心中途宕机,即使来电话也不会被打断录制。

模拟记录,非实际会议内容

工作效率高不说,还很少出毛病,比起新人实习生,TicNote 确实全面不少。

然而,工作上是省了不少事儿,但时间还是不够用,张想得照顾即将升学的孩子。

在课后,长时间的陪伴辅导,榨干了张想最后一点精力。直到她突发奇想,嗯。。。上课怎么不算开会呢?

就这样,她把漫长的课堂回访,变成了几分钟能看完的学习汇报。Shadow 还能帮忙总结知识点,学习盲区,主打一个高效实用。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原本失衡的工作和生活,也因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卡片,稍微平衡了一些。

与此同时,随着年纪的增长,相继生病的父母也越来越依赖张想。

但她毕竟不是医学专业,每次去医院,医生和谜语人一样,扯着各种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到了她脑海里的小剧场,小毛病全被脑补成大问题。

于是她尝试把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交给 AI,让 TicNote 记录父母每一次的病历。

模拟记录,非实际病情报告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逐渐了解病情的来龙去脉,张想终于把天书翻译成了人话,脑内小剧场也可以谢幕停播了。

 回到刚用 TicNote 的时候,差评君也曾经怀疑过,这不就是个录音笔吗,有啥好加 AI 的?

我们看过很多强兼 AI 迅速暴死的硬件产品,例如 AI PIN,Rabbit R1 等等。虽然 AI 爆火,可不是什么东西加了它都能飞升的。

用户的真实需求往往和产品设计时想象出来的需求相差甚远,有些本来应该很简单的功能,加入 AI 反而变得难用了。

但现在,我觉得 TicNote 确实用 AI 做出了好用的功能,改善了用户体验,让录音不再是终点,而变成了归纳总结,输出精华的起点。

几个小时的录音,变成了几分钟就能看完的报告、思维导图、播客,剩下的疑惑交给 Shadow AI 就好。作为一个 AI “实习生”,它高效,专业,永不离职。

在现代忙碌的生活里,我们确实需要更多像 TicNote 这样的助手,能记录下每一次错过,解答每一个未知。把耗时的任务折叠,把节省的时间留给自己。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