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业界新闻

政策砸出千亿风口!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都来了,但真的赚钱吗?

人阅读 2025-07-09 11:10:26储能

“光储充”驶入黄金时代!

©图源|盐图库

 文|王璟 编辑|杨倩

来源|储能严究院

2025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25〕632号),为光储充(光伏 储能 充电)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份政策不仅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力争超10万台,更强调充电设施与电网、光伏和储能的深度融合,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体验升级,开启光储充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01

千亿赛道加速起航

上述《通知》的核心在于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和智能运营,重点布局单枪功率250千瓦以上大功率充电桩,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即充即走”的场景下改造提升利用率超40%的充电桩。

政策还强调充电设施要与配电网规划融合,鼓励配建光伏和储能,推动充电场站参与电力交易和需求响应,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此外,该政策对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智能运维、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提出用地、供电、财政、金融等多维度支持,尤其是鼓励充电场站租期超过10年,降低用电成本,为行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储充一体化正成为能源与交通绿色转型的关键支撑。

据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光储充市场规模将达1134.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20%,占全球市场比重超50%;全球市场规模则有望从2024年的15.98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56.42亿美元,年均增速保持20%。

与此同时,光储充带动的储能系统需求快速增长。据民生证券研究院预计,2021-2025年光储充衍生的储能需求累计约6.8GWh,2025年单年需求预计达3.62GWh,2030年有望突破44.8GWh。按2小时装机时长测算,2025年光储充对应储能装机规模约为3.9GW,可支撑超3万个120kW快充桩或8000余个480kW超充桩运行。

更令从业者振奋不已的是,2024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利好“光储充”赛道。

如国家能源局发文规范新型储能并网调度,提升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利用效率;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推动车网互动(V2G)试点,鼓励有序充电与双向能源互动;规划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强化新型储能在新能源消纳中的支撑作用。

地方层面,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至少24个省市出台光储充一体化支持政策。内蒙古鼓励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浙江发布充换电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南京对具备光储充放功能的公共充电站给予0.2元/千瓦时补贴……多地通过土地、税收优惠及财政激励推动项目落地。

整体来看,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日趋成熟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光储充行业正由示范应用迈向规模化商用阶段。

02

龙头争相竞逐

当前,光储充赛道已吸引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等龙头企业深度布局,行业竞争格局日趋清晰。

当前光储充项目中储能、光伏、充电桩三大核心环节的成本占比分别约为50%、30%、15%。由于光储充场景融合储能系统(电芯 PCS)、光伏与充电桩三大核心硬件,产业链上也相应形成了四大主要派系,其中以光储龙头实力最为突出。

储能电芯领域代表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协鑫能科;

PCS龙头则由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正泰集团、固德威、易事特、科士达、华自科技、弘正储能、迈格瑞能等领衔;

电气设备配套方面亦吸引星云股份、盛弘股份、金冠电气、双杰电气、北京科锐、朗新科技、平高电气、宏英智能等入局;

星星充电、特锐德、绿能慧充等充电桩玩家也顺势进入该领域。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军者,宁德时代不仅在储能电池市场占据近40%份额,更通过投资合作方式积极拓展光储充一体化生态。

自2019年起切入该赛道以来,宁德时代核心布局之一便是“光储充检”智能电站场景。为此,宁德时代联手小米投资快卜科技,并与科士达合资成立时代科士达,还与星云股份共同出资设立时代星云,构建起多元化的业务协同平台。

时代星云光储充检超充站模型。图源:盐图库

时代星云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提供包括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电站在内的储能整体解决方案。时代星云的股权结构中,宁德时代持有20%股份,且时代星云实控人为宁德时代第二大股东、原副董事长黄世霖,体现出对其战略价值的高度认可,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协同关系。

星云股份则作为时代星云的参股股东,提供储能变流器、充电桩等关键部件,三方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闭环。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时代星云业务快速扩张,但至今仍未实现盈利。其营收从2019年的2144万元增至2024年的15.2亿元,但该公司持续亏损,2019年成立至今累计亏损超1.2亿元,反映出该业务仍处于投入期,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数据来源:星云股份财报等;制图:储能严究院

可见行业风口与现实之间仍存在巨大落差。宁德时代通过时代星云等平台持续深化“光储充检”一体化布局,虽展现出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但在商业化落地方面仍面临不小挑战。

光储充市场看似前景广阔,实则门槛高、盈利难,犹如诱人的榴莲,香气扑鼻却不易下口。就连行业首屈一指的龙头尚且难以实现盈利,其他玩家的处境可想而知。

当前,光储充一体化虽被寄予厚望,但仍受限于初期投入大、技术集成复杂、商业模式不清晰等现实难题。其中,储能系统与充电桩设备的高昂成本仍是主要制约瓶颈,而电价峰谷差不够、充电需求不均衡等因素也对其盈利产生限制。

可以说,如何突破成本与盈利困局,正是整个赛道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原文标题 : 政策砸出千亿风口!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都来了,但真的赚钱吗?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