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 2025 年 Q1 财报解读:战略转型成效显著,多元业务驱动盈利拐点
5 月 20 日,斗鱼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在当下游戏直播行业整体增速趋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斗鱼交出了一份“降本增效与业务创新并举”的答卷。
财报显示,斗鱼本季度总收入达 9.47 亿元,其中创新业务、广告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 60.2% 至 3.83 亿元;毛利润同比、环比双增长,运营亏损同比缩窄 84.3%,调整后净亏损收窄至 2090 万元,同比减少 75.6%。这些数据不仅展现了斗鱼财务指标的持续优化,更揭示了其在行业变革期通过战略调整实现韧性增长的底层逻辑。
盈利指标全面向好,业务结构优化成效凸显
纵观这份财报,可以看到 2025 年第一季度,斗鱼的核心财务数据呈现三大积极信号:
1. 总营收稳定,创新业务、广告及其他收入占比突破 40%
本季度斗鱼总收入为 9.47 亿元,同比 2024 年第一季度 10.4 亿元和环比 2024 年 Q4 的 11.36 亿元小有下滑,但在业务结构上实现了显著优化。创新业务、广告及其他收入达 3.83 亿元,同比增长 60.2%,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 40.4%。这一增长主要源于游戏道具售卖、语音社交等新兴业务的贡献,标志着斗鱼逐步摆脱对传统直播打赏的单一依赖,收入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
2. 毛利润双增长,成本效率大幅提升
毛利润为 1.14 亿元,同比增长 4.1%,环比增长 62.6%;毛利率达到 12%,同比提升 1.5 个百分点,环比提升 5.9 个百分点。毛利率的显著改善,得益于斗鱼对内容成本的精细化控制 —— 通过动态调整主播资源、优化版权采买策略,平台在保持内容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压力。
3. 亏损大幅收窄,经营健康度持续提升
运营亏损同比减少 84.3% 至 2610 万元,调整后净亏损缩窄至 2090 万元,同比降幅达 75.6%。这说明斗鱼在收入增长的同时,运营效率显著提高,战略转型已进入正向循环阶段。
此外,用户指标方面,斗鱼移动端 MAU 稳定在 4140 万,付费用户规模达 290 万,ARPPU 为 216 元。尽管用户规模未现爆发式增长,但付费能力的稳定性为后续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降本增效 内容深耕,双轮驱动业绩韧性
在当下游戏电竞产业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斗鱼深知控制成本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正如财报发布后,斗鱼联席 CEO 任思敏所说的:
2025 年一季度,我们专注于增强收入多元化能力和提升成本效率。本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改善、运营亏损同比显著缩窄。通过加大与游戏厂商的商业化合作,优化语音业务的运营和推广,公司的创新业务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同时,我们逐步启动传统业务成本结构的优化进程,动态调配主播资源,平衡内容供给。在此过程中平台流量和收入规模将会受到内容调整的波动,我们认为这些措施是提升公司运营效率的必要措施,长期来看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到,斗鱼正通过 "双轮驱动" 策略重构竞争力:一方面严格控制内容成本,延续优化版权采购和主播薪酬体系;另一方面深化与游戏厂商的商业化合作,探索多元变现路径。
首先在成本方面,斗鱼通过“动态调配主播资源”和“优化传统业务成本结构”两大举措,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具体而言,在主播资源动态管理方面,斗鱼减少了对头部主播的天价合约依赖,合理优化薪酬体系,推动主播收入与产出挂钩,同时加大中腰部主播的扶持力度,并通过赛事合作、活动绑定等方式提升主播的变现效率。例如,英雄联盟时光杯 S2 赛事中,平台整合技术主播与退役选手资源,以创新赛制吸引用户,赛事观时涨幅达 134%。
同时在版权采买策略方面也做了调整:在转播 40 场官方大型赛事的同时,加大自制内容投入。比如英雄联盟时光杯 S2 赛事,斗鱼邀请全网英雄联盟头部技术主播和老牌人气选手,通过创新的赛制和丰富的互动内容,将竞技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赛事还引入了“抢人卡”、“教练正在热身”和“时光杯交易周”等特殊赛制,进一步丰富了比赛的观赏性。
围绕自制内容,斗鱼也呈现了一系列跨平台赛事,通过联动行业资源最大化内容优势,有效提升成本效率,如《英雄联盟手游》的点子杯、《王者荣耀》的重生之我在峡谷真牛杯等。其中三角洲行动赏金杯首创三角洲赏金赛模式,随着赛程的推进,奖金逐步提高。赛事集结 24 支一线队伍,扩充并丰富了平台射击类游戏赛事内容的多元矩阵,不断刷新符合核心游戏用户喜好的观赛体验。
而在收入侧,斗鱼则通过精细化运营稳住基本盘,同时利用创新业务打开增量空间。传统直播业务方面,斗鱼通过“活动运营 分区联动”稳住流量。春节期间,平台推出覆盖 14 个分区的“游园新春会”,结合明星主播、职业选手与用户互动,有效承接了节日流量高峰。
同时,创新业务则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过去一个季度,斗鱼通过游戏道具售卖深度绑定厂商,与《和平精英》《英雄联盟》等头部游戏合作,将道具销售嵌入直播场景。例如,“和平小店”通过玩家投票决定上架道具,结合主播带货、赛事联动,将消费转化为互动体验,既提升用户参与度,又增强厂商合作黏性。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道具售卖之外,2025 年第一季度,斗鱼推出的独立语音社交服务商业化进展顺利。语音社交服务结合春节推出一系列营销活动,附之高效的流量分发机制,有效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和付费转化。该业务本季度收入达 2.9 亿元,平均月度活跃用户为 49.84 万,月度平均付费用户为 8.29 万。
生态协同:游戏厂商合作深化,多元化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斗鱼在过去一个季度的增长,离不开其与游戏产业上下游的深度协同。在财报中,斗鱼多次强调“与主流游戏厂商的商业化合作”,认为,这一策略至少在三个方面形成了商业闭环。
首先是道具售卖实现了从流量入口到消费场景的闭环。游戏道具已不仅是收入来源,更是连接用户、主播与厂商的纽带。例如,春节期间《英雄联盟》蛇年限定福利专场,通过主播南波儿专场带货、云顶之弈 4V4 趣味赛事等内容,将皮肤销售与娱乐体验结合,用户购买意愿显著提升。这种模式既帮助游戏延长生命周期,也为斗鱼创造了稳定的分成收入。
其次是内容共创实现了厂商资源反哺平台生态。斗鱼利用游戏 IP 打造 PGC 节目(如《斗鱼和平精英冒险之旅》),邀请跨分区主播参与,既丰富了内容矩阵,又获得厂商的流量与资源支持。这种“内容共创”模式降低了平台的内容生产成本,同时增强了用户对 IP 的忠诚度。
再者就是通过语音社交完成了轻量化产品补充。独立推出的语音社交服务实现了强势增长,通过结合春节等特殊节点推出的营销活动,并借助高效的流量分发机制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提升了用户的付费转化率。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语音社交为玩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互动场景。
结语:破局增长,未来可期
总体来说,2025 年第一季度,斗鱼通过“降本增效稳住基本盘,创新业务打开新增量”的战略组合,证明了其转型路径的有效性。在游戏直播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的节点,斗鱼的财报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张转型路线图 —— 通过深化与游戏产业的共生关系、构建多元收入模型、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平台正在为长期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再将目光放到未来,斗鱼的战略纵深也很值得期待。在电竞领域,随着杭州亚运会电竞项目的落地和 "电竞入奥" 进程加速,平台积累的专业赛事运营能力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在技术创新层面,AI 生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素材生产和投放优化,显著降低内容生产成本。接下来,如何平衡内容生态的“专业性”与“大众化”,如何在 AI 技术浪潮中抢占先机,应该成为斗鱼持续进化的关键命题。相信斗鱼能够在接下来的征程中继续破局增长,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也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多优质、独特的内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