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 日前,英特尔表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已获得价值150亿美元的芯片代工订单。该公司还宣布,在其首个代工厂(甚至是位于圣何塞的英特...
2 月 28 日消息,蚂蚁集团宣布推出 20 亿参数多模态遥感基础模型 SkySense,支持文本、红外光、可见光、SAR 雷达等多种模态,支持多分辨率的时序遥感影像建模,可用于地貌、农作物观测和解译等,有效辅助农业生产和经营。
国家邮政局官微消息,2 月 26 日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会议。
2 月 21 日消息,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微软正在研发一款新型网卡,旨在提升其自研的 Maia AI 服务器芯片的性能,并有可能降低公司对芯片设计厂商英伟达的依赖。
2 月 21 日消息,据韩媒报道,三星已在硅谷开设通用人工智能计算实验室(AGI Computering Lab),进军 AI 半导体逻辑芯片领域。
2 月 22 日消息,三星移动部门负责人 TM Roh 近日透露了该公司未来在人工智能 (AI) 方面的计划,以及如何扩展其应用范围。
2 月 21 日消息,博主 @数码闲聊站 爆料联发科天玑 9400 旗舰芯片的性能目标,该芯片设计达到 Geekbench 6 单核 2700 分(IT之家注:相比天玑 9300 提升 19.3%),多核 9800 分(IT之家注:相比天玑 9300 提升 24.7%)的性能水平。
2 月 19 日消息,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日前被曝光要启动雄心勃勃的 AI 芯片计划,计划筹集 7 万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50.47 万亿元人民币),随后推文表示提高至 8万亿美元,建立一系列晶圆厂,为全球的人工智能应用生产丰富的芯片。
2月19日,弘信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杨桢、北京安链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安链通”)合计持有的北京安联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通”)100%股份。
日前,一款型号为 Qualcomm ZH-WXX 的 ARM 芯片现身 Geekbench 平台,预计为骁龙 X Elite。
当前,我国面临资源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对某些主要资源的高度外部依赖性,使得资源安全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我的第309篇专栏文章。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在边缘侧赋能下一轮数字化转型浪潮》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强调,以5G和终端侧AI等关键边缘技术,正在为智能...
据悉,深圳市物联网协会是第四年组织深圳的优秀企业来到上海进博会,开展供需对接。今年的“深圳AIOT产业出海对接大会”做了更多创新,活动形式包括了观展、供...
本文来自智次方直播:AI落地应用:大模型的无限可能
公开课内容精彩纷呈,不知不觉也即将接近尾声。前面三期赵铭老师、周奇民老师、周闻钧老师分别从AI新视界、AI落地应用、AI与商业创新等不同视角带大家领略了AI大模型的魅力与应用,下周第四弹即将来袭~
“5G AI”已经被业界视为一组最新的通用目的技术(指那些可以对全球或者国家经济体产生影响的技术)组合,被寄望能够赋能各个垂直行业,以应对各行各业随着技术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这是我们连续第八年推出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及报告。我们在此前深厚积累的基础上,以全新的“通感智值一体化”架构对AIoT图谱及报告进行了全面革新;深入总结了AIoT产业2023年的发展情况、前瞻展望了AIoT产业的未来态势,以便更清晰地描绘“通感智值一体化”的脉络走向和发展前景。
综合IoT Analytics、智次方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活跃的物联网设备连接数为143亿个,2023年预计将增长16%至167亿个,一直到2027年,该数有望以16%的年复合增速增至297亿个;同时,2022-2026年,全球AIoT产业(企业级)市场规模将以9.1%的年复合增速增至76087亿元。
12月28日,广和通即将举办“物联融百业,数智创未来”线上研讨会,共探未来物联世界密钥。智次方·物联网智库创始人彭昭将和广和通多位资深产品专家线上对话,探寻2024年AIoT产业发展新方向。
与传统机器人相比,具身智能对环境的感知和响应能力相对更出色。具身智能,顾名思义,指的是机器人或智能系统能够通过感知器和执行器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实时互动。这种类型的智能系统通常具备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意味着具身智能不仅能接收外部信息,还能理解这些信息,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本文来自智次方直播:AI与商业创新:大模型如何革新商业模式&重塑业务领域
对于工业生产,探索最佳工艺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算法而言,这相当于将工业机理模型这类“黑箱”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和指标,从而将主观经验升华为科学且易于使用的工业智能。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