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款酷炫黑科技机器人亮相陆家嘴,你会PICK哪一款? | 思依暄机器人
【5款酷炫黑科技机器人亮相陆家嘴,你会PICK哪一款? | 思依暄机器人】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CFIC导读:
2018年9月28日,以“机器人智能 酷炫黑科技”为主题的浦东企业发布会议在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圆满举行。参与本次浦东企业发布的企业包括专注医疗机器人、家庭陪伴机器人、智慧城市无人机、无人售货机、物流机器人领域的大咖新秀和代表。他们从多元角度,立足全球视野,紧紧围绕机器人产业核心问题进行精准分析,全面解读了未来投资方向和社会趋势,以期助力服务小微企业,实现多方互助共赢。
2018年9月28日,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由浦东新区科经委、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坎布里奇金英会、企汇咨询承办的以“机器人智能 酷炫黑科技”为主题的浦东企业发布会议在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圆满举行。
论坛现场
此次浦东企业发布承上启下,与会嘉宾阵容强大。钛米机器人副总经理李晗、思依暄机器人董事长陈浩坛、伯镭智能科技CEO胡心怡、极搜信息科技CEO戴剑彬和木蚁机器人CEO钱永强五位机器人领域的精英出席盛会现场,以演讲和互动的形式为大家发布了最前沿的行业资讯。同时,大会特邀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药制造与生命质量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委曹其新和东南大学特聘二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项目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长银担任点评嘉宾,为创业者们精准把脉助力。
点评嘉宾 曹其新教授(左)、孙长银教授(右)
坎布里奇金英会主席周重润主持了本次会议。在为期两个半小时的会议中,场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嘉宾的演讲论题发人深省,引得阵阵掌声雷动。
坎布里奇金英会主席 周重润
参与本次浦东企业发布的企业包括专注医疗机器人、家庭陪伴机器人、智慧城市无人机、无人售货机、物流机器人领域的大咖新秀和代表。他们从多元角度,立足全球视野,紧紧围绕机器人产业核心问题进行精准分析,全面解读了未来投资方向和社会趋势,以期助力服务小微企业,实现多方互助共赢;并向与会精英分享了他们创业历程和新时代创业创新思路及机器人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在场几百位新兴创业者带来了宝贵的创业财富。
以下是论坛实录:
领导致辞
浦东科经委副主任 徐敏栩
浦东新区科技与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敏栩指出,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如今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放眼国内产业界,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崛起,机器人也已在多个领域全面落地应用。今天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机器人黑科技的创新、融合,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科创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正从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的沃土走向世界,以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财富,相信我们的浦东企业发布平台一定会打造的越来越好。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 张凤明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表示,目前各国都在大力部署机器人产业,不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工业制造2025规划,在全球生产自动化需求带动下,机器人产业正处在科技突破的前沿,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动能之一。如何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变革,是许多企业必须面临的挑战。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是大势所趋,也必将为上海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带来崭新的机遇。
他谈到,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是新华社的直属机构,是新华社和上海市的战略合作项目,依托新华社在政治、品牌、渠道、信息、网络、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信息中心建设和新华社打造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战略目标。希望利用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产业和资本结合,更多的企业在浦东这个平台上开花结果。
主旨演讲
钛米机器人副总经理 李晗
钛米机器人副总经理李晗发表了题为《从眼球效应到真实刚需》的主旨演讲,他讲到,钛米机器人经过三年发展,累计研发和生产了近十款机器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累计融资达到2.5亿。他谈到机器人是一个交叉学科,机器人工程是各个学科结晶的产物,包括计算机、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电、机械、导航、传感器等。钛米机器人的骨干团队来自美国,并有机会服务于全球各个顶尖的机器人客户,包括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人项目、核燃料的机械臂控制。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成立了钛米公司。
他指出,机器人下一个趋势和蓝海是服务行业,其中,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细分的行业,也是钛米机器人选择的领域。现在机器人更多是一种噱头,也就是所谓的眼球效应。很多机器人并不符合医疗行业的真实刚需。
他继而分享了医疗行业的真实刚需。首先以手术室场景为例,手术的备台需要大量的医疗物资。大型医院可能有60间手术室,涉及手术的备台排队、人工配送、还有在手术过程中物品的取用、药品核对。这个场景会产生三个痛点,第一个是差错率,第二个是手术中断次数增加,第三个是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这个场景中,基于对手术量的统计,推出医疗服务运输机器人。钛米的机器人不仅运送物资,同时通过人脸、胸牌、指纹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识别管控,对药品及器械包的运输进行管控。此外,他提到核医学科服务机器人,它可以在隔离病房里面独立完成体征测量,同时用多媒体手段,来促进医生和病人的交流。
对未来的展望,他讲到,钛米机器人紧密得跟张江科学城共同发展,首先从一般医疗服务机器人入手,接下来往诊断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迈进,越往深处发展,对技术要求越高,钛米机器人正积累行业经验,为以后更大的发力做准备。
【点评】
曹其新:目前机器人白热化竞争,国外的一些企业也感到深深的压力,有些企业甚至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作为一个初创企业,他避开这个锋芒,选择了医疗手术机器人。另外,用大数据、物联网,朝诊疗机器人方面发展会水到渠成。依靠足够的技术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未来发展值得期许。
思依暄机器人董事长 陈浩坛
思依暄机器人董事长陈浩坛讲到,服务机器人应该具备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看得懂,看到什么东西就能知道是什么东西,而不仅仅是看得见。第二是听得懂,现在的机器人装一个语音识别都能听得见,但是听见之后它能给你回复什么,这是关键。第三,就是能够自主行走,桌面机器人这些基本的功能都没有,没有轮子、没有腿怎么走?他建议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和规定,详细界定什么是服务机器人,禁止市场滥用“服务机器人”的概念,这样才能利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另外,他介绍了思依暄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他讲到,思依暄机器人公司经历9年创业历程,成立于2015年,成立之时产品就已经研发出来,但在17年3月才开始出货。之所以这么久才开始量产,是由于体验感太差。十句话回答有五句话不是理想的,要提升体验就要做大量的工作。他讲到,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做一款家庭机器人,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围绕着机器人去做,回到家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机丢掉,不要用手机,机器人能做完这些事情。
他认为服务机器人应该具备两个最主要的特点,首先,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以连接很多设备,包括小区的智能停车位、智能门禁系统、所有的智能家电产品,所以在14年,产品就全部把这些功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中控系统。这个系统还包括老人的健康设备,连接测血压、心率的设备,同时后台存储老人每天测试的数据,这些数据对就医都有参考价值。
另外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智能家庭互联,例如,告诉机器人我想买一个小米的手环,机器人就可以分析比较淘宝、京东等不同电商平台的销售信息,还应该支持聊天。他认为要赋予机器人多种功能,所以打造了很多场景。
他还谈到,世界智能大会刚刚开完,报道说上海人工智能的人才占全中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浦东占了很大一部分。浦东人工智能公司很多,可选择合作的公司也很多,所以技术上的沟通会很方便。他认为在浦东创业做机器人是很对的一件事情。
【点评】
孙长银:这个研究机器人的公司非常有前瞻性,因为它的定位非常准确,就是居家养老。在技术层面,将生活中所涉及到的终端连接在一起,然后研发一个中央处理,就可以满足这个需求。然后要做好“放管服”,政府要给企业进行“放管服”,实际上家庭服务这一块也是必不可少的。机器人正好可以承担这样一个任务。
伯镭智能的创始人/CEO 胡心怡
伯镭智能的创始人胡心怡在会上做了题为《从飞行到洞察》的主旨演讲,讲述了他们如何借助无人机传递给客户一种洞察力以及表达了他们希望能够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手段去创造价值,成为一家在世界范围内受尊敬的科技公司的愿景。
他指出无人机可以填补从太空角度采集数据的空白,将引发一场空中的大数据革命。根据普华永道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世界有1700亿美金的价值由无人机产生,可以看到,无人机在数据采集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
随后,胡心怡介绍了如何将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一些相关技术结合在一起,去赋能传统行业,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升级。他举了一个港口里面运输集装箱的港机巡检的例子,港机巡检人工时间长且危险系数高,而用无人机代替会面临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飞机成本高,学习技术的时间成本大,二是采集的照片和数据如何用来发现问题,提供价值。而他们公司就聚焦在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上:第一开发机载智能盒子,结合视觉技术,对传统无人机进行智能化升级。第二把采集的精准数据自动上传到云端,利用建立的AI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产生分析报告。
除了单体把这样的技术延伸到了新的领域进行管理,他提到还可以通过数据去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升级。他拿徐汇区网络化中心建立的智能城市系统举例,将整个城市数字化、模型化,就形成一张三维空间的高精度的地图,整个区域有几十个重点观察点,不断用无人机定期采集这样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河道、交通的治理,改善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实现精准管理。
【点评】
曹其新:在中国,通常把服务机器人分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就是替代人去做人类无法到达、无法完成的工作。不论智慧城市还是数字化,首先都需要精确定位,这个课题在国际上也是领先和有难度的。而采集过来的大量精准数据,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利用空间。
极搜CEO 戴剑彬
极搜CEO戴剑彬带来了关于用图像识别系统代替自动货柜、售货员的智能化购物的分享,做了题为《让零售不在“盲目”》的主旨演讲。
他介绍了其公司核心是物体图像识别和视频行为分析,用智能摄像头理解一个人在做什么事情,以此来解决线下零售行业的智能问题。拿买牛奶举例,小时候的传统模式首先获客成本高,作为订阅模式需要每家每户推销,第二每家配送成本增加,另外没有选择的空间,体验感不佳。而通过智能售货柜形式,大大降低了获客和配送成本。
他还对比了迄今市场上较为常见的自动售货机,主要存在占地体积较大,成本很高等问题,同时SKU限制了其商品种类,主要是饮料、零食。而有了图像识别技术,是一个传统的冰箱的改造,通过每层顶上180度的摄像头,在狭窄的空间内做物体识别,能够百分之百精确的通过拍照掌握每个用户在柜子里拿了什么东西,然后把这个图像上传到云端进行图像识别,成本低;同时通过数据识别,可以准确把握市场;品种也更丰富,可以提供基本日用商品。
戴剑彬在会上还提到了运用人脸识别、动作行为分析识别等技术在超市中的应用:纯粹图像识别的收银机,底下能称重,可以准确称量每个商品的重量,还具备防盗功能。另外改造现有的一些便利店、社区店,提高其效率,比如在晚上取代收银员,可变成24小时营业。他也提到希望通过这些智能分析,以期能在不久的将来完成顾客信息的线下数字化,帮助商户做精细化运营。
【点评】
孙长银:从一个货柜到超市的终端销售,它的生产和公司的定位都是比较时尚的。在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方面有很强的技术实力,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人工智能与图像识别技术的结合。在零售和商超的运用,通过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物体识别来实现这种零售业的无人职守,而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可以和目前的机器人、智联网结合,使整个应用场景升级,期待这个技术更加成熟,能够做更多事情。
木蚁机器人创始人 钱永强
木蚁机器人创始人钱永强演讲的题目是《最后一公里》,讲述了有关搬运机器人的故事。他提到大多数工厂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包括端架构、来料,但是物料搬运只占很小一部分。原因举例子来说如果工厂里的废料要建传送带需要上千万,但通过机器人以现在的技术花几十万就可以把搬运问题解决掉。
随后他介绍了公司目前的三个主要产品,一是一百公斤级的小件搬运,二是五百公斤级的搬运,主要用于货架的搬运。三是托盘式搬运,在配套中心和仓库中其实运用了大量的托盘,在国内的实际占有量大概12亿片。
回顾过去十年,钱永强从08-09年开始做这种搬运式的蚂蚁机器人,在10年在国内开始做室内无人导航机器人,到13年开始创业,和团队一起在15、16年因为成本的大幅降低重新把10年的这些技术进行了产品化。随后从通用型到工用型。他提到公司17年从方案型公司转到产品销售型公司,现如今已在全国拥有了30多家代理商和渠道商,预计明年要从产品型公司往服务型进行转变,推出机器人租赁等服务。
钱永强表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如果从第三方租赁公司融资四千万,按五万块一年的价格租赁机器,拿到的服务费大在四千万左右。基本可以保证第三方租赁公司在两年内回本,而客户的搬运服务成本也会缩减一半。同时也让公司不停的适应时代变化,朝着最终的目标去更新迭代。
【点评】
曹其新:一般来说是涉及到物流的机器人,无论是机械臂还是移动台都尽量要规模大。但买来只是第一步,如何用好才是关键。这就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去管理和维修。卖服务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但在此基础上,要提高人工智能的程度。
颁发证书仪式
浦东新区科经委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的领导为曹其新和孙长银颁发“荣誉导师证书”
浦东新区科经委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的领导为优秀创新企业钛米机器人、思依暄机器人、伯镭智能科技、极搜信息科技和木蚁机器人颁发“荣誉企业证书”
统筹:李雪嫣
文字:李雪嫣 瞿丹怡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以上内容为【5款酷炫黑科技机器人亮相陆家嘴,你会PICK哪一款? | 思依暄机器人】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